王晛(1127年—1173年),高丽王朝第18任君主(1146年—1170年在位)。原名昌、构,字日升,是高丽仁宗王楷之嫡长子,母为恭睿太后任氏。1133年被册封为王太子,继位后热衷文学创作,时常游山玩水,与文臣泛舟宴乐,饮酒赋诗,被称为“太平好文之主”;同时重用宦官,造成朝政紊乱。重文轻武的现象在他任内达到极致,武臣们的怨恨日积月累,终于导致了1170年的武臣政变,大量文官被杀,王晛也因此被废黜,流放巨济岛。1173年文臣金甫当起兵,欲迎王晛复位,将王晛接到庆州,旋遭镇压,王晛也被武将李义旼杀害。死后庙号毅宗,谥号庄孝,葬于禧陵。
【王的意思】:王 wáng(ㄨㄤˊ) (一)、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 详情>
【晛的意思】:晛 xiàn(ㄒ一ㄢˋ) (一)、日气;日光:“雨雪瀌瀌,见晛曰消。”(二)、明亮:“天气自佳日色晛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