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京军组织形式之一。明朝景泰年间,兵部尚书于谦对京营的编制进行了改革,从三大营中甄选精锐成立十团营,为准备在紧急时刻调遣听用。京营的规格制度就此改变。明英宗复位以后,废掉了十团营。天顺八年(1464),明宪宗即位,选拔三大营中的精锐十二万,成立十二营。包括四武营(奋﹑耀﹑练﹑显)、四勇营(敢﹑果﹑效﹑鼓)、四威营(立﹑伸﹑扬﹑振)。各营又分为五军、三千、神机三营。由十二位侯爷掌军,各部都由勋臣做提督或都指挥来辅佐,由内臣做监军。其军士称为选锋。嘉靖二十九年(1550)废除。
【十的意思】:十 shí(ㄕˊ) (一)、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二)、表示多、久:十室 详情>
【二的意思】:二 èr(ㄦˋ) (一)、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二)、双,比:独一无二。 详情>
【团的意思】:团(團) tuán(ㄊㄨㄢˊ) (一)、圆形:团扇。团脐。(二)、结成球形的东西:汤团。饭团。(三) 详情>
【营的意思】:营(營) yíng(一ㄥˊ) (一)、军队驻扎的地方,借指按编制集体生活的地方:营地。营房。营垒。军 详情>
• 提督东、西厂,张永督十二团营兼神机营,魏彬督三千营,各据要地。
• 以刘瑾掌司礼监,丘聚、谷大用提督东、西厂,张永督十二团营兼神机营,魏彬督三千营,各据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