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郑玄 注:“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餘肉,归胙于王。”《周礼·春官·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礼。凡都祭祀致福于国,正都礼与其服。”《穀梁传·僖公十年》:“世子祠。已祠,致福於君。”锺文烝 补注:“福,胙肉。”
(二)、代人主持祭祀,将祭馀之肉奉献给主人,也称致福。《礼记·少仪》:“为人祭曰致福。”陈澔 集说:“为人祭,摄主也,其归胙将命之辞言致福,谓致其祭祀之福也。”
(三)、得福;求福。《易·震》:“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高亨 注:“言面临鉅雷,畏恐则得福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诛乱除害,兴利致福。”
(一)、古代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
《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 郑玄 注:“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餘肉,归胙于王。”《周礼·春官·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礼。凡都祭祀致福于国,正都礼与其服。”《穀梁传·僖公十年》:“世子祠。已祠,致福於君。” 锺文烝 补注:“福,胙肉。”
(二)、代人主持祭祀,将祭馀之肉奉献给主人,也称致福。
《礼记·少仪》:“为人祭曰致福。” 陈澔 集说:“为人祭,摄主也,其归胙将命之辞言致福,谓致其祭祀之福也。”
(三)、得福;求福。
《易·震》:“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 高亨 注:“言面临鉅雷,畏恐则得福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诛乱除害,兴利致福。”
【致的意思】:致(緻) zhì(ㄓˋ) (一)、送给,给予:致仕(退休)。致辞。致电。致力。致哀。致命。(二)、招 详情>
【福的意思】:福 fú(ㄈㄨˊ) (一)、一切顺利,幸运,与“祸”相对:福气。享福。造福。祝福。福利。福音。福相。 详情>
• 诛乱除害,兴利致福。
• 垄断通常会导致福利损失。
• 致福轩在未名湖北侧,中国经济中心所在地。
• 只那惜花致福,损花折寿,乃见在功德,须不是乱道。
• 礼最初是产生于祭神致福之事,是一种不涉及到人际间利益冲突的利益诉求。
• 气候变化不仅导致福祉的减少:超过某一临界点后,气候变化会导致福祉的终结。
• 制假售假成风,当地一些靠制假售假而发财致福的不法商贩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漳州制假售假成风,当地一些靠制假售假而发财致福的不法商贩不以为耻,反以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