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亦作“罔像”。古代传说中的水怪。或谓木石之怪。
(二)、水盛貌。
(三)、虚无。
(四)、同“象罔”。
(一)、亦作“ 罔像 ”。古代传说中的水怪。或谓木石之怪。
《国语·鲁语下》:“水之怪曰龙、罔象。” 韦昭 注:“或曰罔象食人,一名沐肿。”《庄子·达生》:“水有罔象。”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本作‘无伤’。云:状如小儿,赤黑色,赤爪,大耳,长臂。一云:水神名。”《文选·张衡<东京赋>》:“残夔魖与罔像,殪野仲而歼游光。” 薛综 注:“罔象,木石之怪。” 宋 梅尧臣 《送圣民学士知登州》诗:“ 始皇 安得长,阴怪役罔象。”
(二)、水盛貌。
《楚辞·远游》:“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朱熹 集注:“罔象,水盛貌。”
(三)、虚无。
《文选·王褒<洞箫赋>》:“薄索合沓,罔象相求。” 李善 注:“罔象,虚无罔象然也。”
(四)、同“ 象罔 ”。
《庄子》寓言中的人物。见《庄子·天地》。 南朝 齐 张融 《答周颙书》:“但敷生灵以竦志,庶足下 罔象 以捫珠。”
罔象又称罔像,魍象。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一种水怪。或谓木石之怪。《国语·鲁语下》:“水之怪曰龙、罔象。” 韦昭注:“或曰罔象食人,一名沐肿。”夏鼎志曰:“‘罔象’如三岁儿,赤目,黑色,大耳,长臂,赤爪。索缚,则可得食。
【罔的意思】:罔 wǎng(ㄨㄤˇ) (一)、蒙蔽,诬:罔民(陷害人民)。罔己(受人诳骗)。欺罔。(二)、无,没有 详情>
【象的意思】:象 xiàng(ㄒ一ㄤˋ) (一)、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 详情>
• 罔象者,忘形之谓也。
• 乃使象罔,象罔得之。
• 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 谁知罔象尽玄微,大道从兹孕起。
• 不用玄珠罔象求,翻疑舍利菩提得。
• 江翻河亥罔象急,提出白曜摇东溟。
• 但敷生灵以竦志,庶足下罔象以扪珠。
• 若识阴魔变现,以知罔象虚无颠倒幻法的对治,能超命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