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喻仿效前贤。
(二)、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一)、喻仿效前贤。
唐 卢照邻 《释疾文》:“既而屠龙适就,刻鵠初成。” 宋 秦观 《贺苏礼部启》:“叹刻鵠之未成,念攀鸿而何敢。”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诏聘太真》:“掩书俯几忆平生,刻鵠初成,画虎还成。”参见“ 刻鵠类鶩 ”。
(二)、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西游记》第三七回:“倘被多官拿住,説我们欺邦灭国,问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却不是画虎刻鵠也?”参见“ 刻鵠类鶩 ”。
【刻的意思】:刻 kè(ㄎㄜˋ) (一)、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二) 详情>
【鹄的意思】:鹄(鵠) hú(ㄏㄨˊ) (一)、水鸟,形状像鹅,体较鹅大,鸣声宏亮,善飞,吃植物、昆虫等(亦称“天 详情>
• 又或食古如鲠,刻鹄成鹜。
• 以雕龙刻鹄功夫,臻霞蔚云蒸气象。
• 学老杜诗,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也。
• 这件仿古工艺品还比较近似,算是刻鹄类鹜吧!
• 故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若刻鹄类鹜,则无所取焉。
• 张炎把正派系列接轨在北宋词人周邦彦的门下,理由是:学者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 至于人与天地合德而成圣,则事愿或相违,心力每不副,仰高钻坚,画虎刻鹄,宜然者又未必果然。
•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