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繁体:瀉脾赤茯苓散
词语读音:xiè pí chì fú líng sàn
首字拼音:Xie
词语拼音:xie pi chi fu ling san
词语简拼:XPCFLS
词语字数:六字词语
方剂名称泻脾赤茯苓散药物组成赤茯苓2分,旋覆花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石膏1两,桑根白皮3两(锉),赤芍药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前胡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处方来源《圣惠》卷五。方剂主治脾实热,头痛胸满,腹胁壅滞,不思饮食。制备方法上为散。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泻脾赤茯苓汤”。
【泻的意思】:泻(瀉) xiè(ㄒ一ㄝˋ) (一)、液体很快地流:倾泻。(二)、排出稀屎:泻肚。泻药。 详情>
【脾的意思】:脾 pí(ㄆ一ˊ) (一)、人和动物内脏之一,在胃的左下侧,是重要的贮藏血液的器官和最大的淋巴器官: 详情>
【赤的意思】:赤 chì(ㄔˋ) (一)、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赤血。赤字。(二)、真诚,忠诚:赤诚(极其真诚) 详情>
【茯的意思】:茯 fú(ㄈㄨˊ) (一)、〔茯苓〕寄生在松树根上的一种块状菌类植物,皮黑色,有皱纹,内部白色或粉红 详情>
【苓的意思】:苓 líng(ㄌ一ㄥˊ) (一)、指“茯苓”。(二)、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三)、古同“零”,零落。 详情>
【散的意思】:散 sàn(ㄙㄢˋ) (一)、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二)、分布,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