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繁体:宋太祖
词语读音:sòng tài zǔ
成语注音:ㄙㄨㄥˋ ㄊㄞˋ ㄗㄨˇ
首字拼音:Song
词语拼音:song tai zu
词语简拼:STZ
词语结构:ABC式词语
词语字数:三字词语
即“赵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涿州(治今河北涿州)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执掌兵权。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都东京(河南开封)。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并加强对北方契丹的防御。削夺禁军将领和藩镇兵权,派文臣带京官衔到各州去做长官,遣使臣分掌地方财政以加强中央集权。设副相(参知政事),由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以分散宰相权力。选精壮地方兵为中央禁军,以削弱地方兵力。立更戍法,使兵将不相知,以防将领拥兵自重,结束了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小名香孩儿。涿郡人(一说保州),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赵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随征北汉、南唐,战功卓著。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或北宋。赵匡胤在位期...
【宋的意思】:宋 sòng(ㄙㄨㄥˋ) (一)、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二)、中国朝代名:南宋。 详情>
【太的意思】:太 tài(ㄊㄞˋ) (一)、过于:太长。(二)、极端,最:太甚。太平。(三)、高,大:太空。太学。 详情>
【祖的意思】:祖 zǔ(ㄗㄨˇ) (一)、父亲的上一辈:祖父。祖考。祖母。祖妣。(二)、称与祖父同辈的人:外祖父。 详情>
• 宋太祖贺皇后族孙。
• 宋太祖当时为殿前检点校。
• 党进因此受到宋太祖的奖赏。
• 关于宋太祖早年任职的三点考证
• 寻上疏谏猎,为宋太祖所嘉赏。
• 在鹤鸣山,其塔为宋太祖时建。
• 宋太祖赵匡打下了大宋的锦绣江山。
• 这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