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绝蒙蔽。多指用不正当手段有意隔绝别人的视听,使人不明真相赵高专权自恣,壅蔽大臣。——《汉书·刘向传》
(一)、遮蔽;阻塞。
《管子·任法》:“夫私者,壅蔽失位之道也。”《楚辞·九辩》:“卒壅蔽此浮云兮,下暗漠而无光。”《汉书·刘向传》:“ 二世 委任 赵高 ,专权自恣,壅蔽大臣,终有 阎乐 、 望夷 之祸, 秦 遂以亡。”《晋书·天文志上》:“屏,所以壅蔽帝庭也。”《朱子语类》卷二十:“正如疏导沟渠,初为物所壅蔽,才疏导得通,则水自流行。”《明史·杨鹤传》:“顷者,爱女被躪於宫奴,馆甥受挞於朝市,叩閽不闻,上书不达,壅蔽极矣。”
壅蔽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 yōng bì,出处《汉书·刘向传》,解释隔绝蒙蔽。
(literary) to cover; to hide from view; to conceal
【壅的意思】:壅 yōng(ㄩㄥ) (一)、堵塞:壅塞( sāi ㄙㄞ )。壅滞。壅蔽。(二)、用土或肥料培在植物 详情>
【蔽的意思】:蔽 bì(ㄅ一ˋ) (一)、遮,挡:蔽野。遮蔽。掩蔽。(二)、隐藏:蔽匿。隐蔽。(三)、欺骗,隐瞒: 详情>
• 所以防壅蔽也。
• 比喻谗佞壅蔽天子。
• 吏以次承领,壅蔽悉除。
• 壅蔽,意思是堵塞、遮蔽。
• 调查研究中的壅蔽害处多多。
• 议而后行,绝壅蔽矫诈之弊。
• 道里辽远,壅蔽朴愚,未尝致书。
• 可以概见,其时无有壅蔽诞谩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