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录散佚的有关资料。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六节:“他们利用自己在文字、音韵等学科方面的成就,对儒家经典和诸子史籍进行了注疏、辨伪、校勘、辑佚等工作,作出了不少成绩。” 郭绍虞 《<宋诗话辑佚>序》:“把 唐 宋 已佚的各种诗话,采集编订,使昔人辑佚的范围更为廓充一些。”
(一)、辑录散佚的有关资料。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六节:“他们利用自己在文字、音韵等学科方面的成就,对儒家经典和诸子史籍进行了注疏、辨伪、校勘、辑佚等工作,作出了不少成绩。” 郭绍虞 《<宋诗话辑佚>序》:“把 唐 宋 已佚的各种诗话,采集编订,使昔人辑佚的范围更为廓充一些。”
辑佚是对以引用的形式保存在其它存世文献中的已经失传的文献材料加以搜集整理,使已经佚失的书籍文献,得以恢复或部分恢复的行为。通过辑佚得到的文献,称为辑本或辑佚本,研究辑佚的历史、方法、原则和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称为辑佚学。
collection of scattered writings
• 上述志书全佚,有辑佚文字行世。
• 引文均注出处,辑佚有校订,并有案语疏通隐奥。
• 辑佚古书,辨别真伪及对当代文献的保留三个方面。
• 《笺注》在系年、校勘、辨伪与辑佚等方面亦有收获。
• 开展辑佚工作需要根据目录著作了解古书的存佚残缺。
• 自清代以来,依据它从事辑佚校勘的著作文章也屡见不鲜。
• 所以,我们在利用前人的辑佚成果时,应该小心别择,防止误引误用。
• 鉴于材料缺乏,本人从诗歌本身着手,从中辑佚、整理出线索,作为论述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