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饰真相的话;托词修饰文辞
(一)、藻饰言辞,修辞。
汉 王充 《论衡·对作》:“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词,为奇伟之观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则知饰词专对,古之所重也。”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射之没镞》:“《史记·李广传》‘ 广 夜见石以为虎,射之没鏃’《汉书》云‘饮羽’……虽云精诚所致,恐物理不然,此殆 班氏 之饰词也。”
(二)、指华美空洞的词藻。
聂绀弩 《我对于小品文的意见》:“一切形式主义者的论调,都是丧失了内容的饰词。”
(三)、掩饰真相的话;托词。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三国志·魏志》:“此时 曹氏 代 汉 之势未成,以支属不欲拥兵,乃 曄 后来饰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可不是吗?这种饰词,不知要哄哪个。”
饰词,藻饰言辞,修辞。 出自汉 王充 《论衡·对作》。
excuse; polish
【饰的意思】:饰(飾) shì(ㄕˋ) (一)、装点得好看:装饰。修饰。(二)、装饰用的东西:首饰。银饰。(三)、 详情>
【词的意思】:词(詞) cí(ㄘˊ) (一)、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词汇。词书。词典。词句。词序。词组。 详情>
• 时间修饰词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
• 硼和磷作为玻璃流程温度修饰词.
• 作定语的副词放在被修饰词之后。
• 他用上许多粗鲁的修饰词来诅咒我.
• 只有公开和抽象的修饰词在方法中被允许。
• 在一个接口中,什么修饰词在方法中被允许
• 由我看来,这不过是用修饰词句把事实重述罢了。
• 以其先有成局,而后修饰词华,故粗览细观同一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