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书之一。即形声。意符(即形符)和声符并用的造字法。《周礼·地官·保氏》“五曰六书”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2).谓声韵谐合。 唐 李绅 《皋桥》诗:“鸿鵠羽毛终有志,素丝琴瑟自谐声。” 清 陈维崧 《与吴汉槎书》:“ 吴 歈 越 艶,匪拟古不为功; 汉 乐 唐 謡,惟谐声乃为妙。”英文翻译1.{音} concord
(一)、六书之一。即形声。意符(即形符)和声符并用的造字法。
《周礼·地官·保氏》“五曰六书”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二)、谓声韵谐合。
唐 李绅 《皋桥》诗:“鸿鵠羽毛终有志,素丝琴瑟自谐声。” 清 陈维崧 《与吴汉槎书》:“ 吴 歈 越 艶,匪拟古不为功; 汉 乐 唐 謡,惟谐声乃为妙。”
谐声,读音xíe shēng,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六书之一。即形声。
Harmonic voice
【谐的意思】:谐(諧) xié(ㄒ一ㄝˊ) (一)、和,配合得当:和谐。谐调( tiáo )。谐音。(二)、滑稽: 详情>
【声的意思】:声(聲) shēng(ㄕㄥ) (一)、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声带。(二)、消息,音 详情>
• 古时以为五音和谐、声教昌明则玉羊现。
• 概括性地介绍了汉字谐声系统的历史层次。
• 同时更进一步把这种构拟推广到与舌根音谐声的以母。
• 因推广归安姚氏说文声系之例,刺取许书中谐声之文,部分而缀叙之。
• 此外,还有以谐声寓意纹样,吉祥文字,以及将此二者相结合的主体表达方式。
• 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
• 中山王铜器铭文中有大量同源词、谐声词、通假字和方言词,是研究上古音有价值的材料。
• 观眭、隗二字,皆合口呼,分以圭、鬼谐声,皆合口呼并舌根音字,上古分属支微韵,或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