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衡(758年―815年),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县)人。唐朝时期宰相、诗人,殿中侍御史武就之子。建中四年,进士及第,进入藩镇幕府,授监察御史、华原县令,迁比部员外郎、尚书右司郎中,拜御史中丞。唐顺宗即位,迁太子右庶子。唐宪宗即位,授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出任剑南节度使。元和十年,二度拜相,主张强势对抗藩镇,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刺杀,获赠司徒,谥号忠愍。著有《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武的意思】:武 wǔ(ㄨˇ) (一)、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 详情>
【元的意思】:元 yuán(ㄩㄢˊ) (一)、头、首、始、大:元凶。元首。元旦。元年。元勋。元帅。状元(科举考试第 详情>
【衡的意思】:衡 héng(ㄏㄥˊ) (一)、秤杆,泛指秤:衡器。衡镜(借指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衡鉴(衡镜)。( 详情>
• 文昌,武元衡之子婿也。
•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
• 元和三年武元衡奏薛涛为校书郎。
• 宰相武元衡出镇西蜀,奏为从事。
• 从武元衡最后的作为和下场,不难得出他是一个骨鲠之臣、一个强权之士、一个不畏浮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