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1380年12月30日-?),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朱的意思】:朱(硃) zhū(ㄓㄨ) (一)、红色:朱红。朱批。朱笔。朱文(印章上的阳文)。朱门(红漆大门,旧时 详情>
【高的意思】:高 gāo(ㄍㄠ) (一)、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耸。高山流水( 详情>
【煦的意思】:煦 xù(ㄒㄨˋ) (一)、温暖:春风和煦。煦妪(抚养,天地生养万物)。煦暖。温煦。(二)、恩惠:煦 详情>
• 首次储君之争朱高煦败北。
• 朱高煦要求春若水不日后同他进宫面圣。
• 赐书信给朱高煦,劝说朱高煦不要谋反。
• 因为成祖的话,朱高煦更加自负,恃功骄恣。
• 朱高煦不得不行,到乐安后,怨望益甚,异谋益急。
• 朱高煦闻密报派人追杀未遂,李浚金殿奏陈汉王反情。
• 朱高煦色厉内荏,心虚胆怯,加之看到众叛亲离,军无斗志,只得出城向朱瞻基请罪。
• 明成祖更加不快,以为朱高炽是在树威信,有抢班夺权之意,于是考虑改换朱高煦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