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慑于威猛之政而风气肃然。汉 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百司震肃,饕餮风靡。”《宋书·刘怀慎传》:“为政严猛,境内震肃。”宋 苏舜钦《韩公行状》:“移 亳州。郡本多盗……密发卒尽捕得百餘人,尸於市,郡中震肃,讫公去不復有盗。”《三国演义》第七五回:“忽见一人取民间箬笠以盖鎧甲,蒙 喝左右执下问之……自是三军震肃。”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二·慈安皇太后圣德》:“东宫太后独纳太常寺卿 李棠阶 之奏,命斩 桂清,以警逃将,天下为之震肃。”
(一)、因慑于威猛之政而风气肃然。
汉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百司震肃,饕餮风靡。”《宋书·刘怀慎传》:“为政严猛,境内震肃。” 宋 苏舜钦 《韩公行状》:“移 亳州 。郡本多盗……密发卒尽捕得百餘人,尸於市,郡中震肃,讫公去不復有盗。”《三国演义》第七五回:“忽见一人取民间箬笠以盖鎧甲, 蒙 喝左右执下问之……自是三军震肃。”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慈安皇太后圣德》:“东宫太后独纳太常寺卿 李棠阶 之奏,命斩 桂清 ,以警逃将,天下为之震肃。”
zhèn sù ㄓㄣˋ ㄙㄨˋ 震肃因慑于威猛之政而风气肃然。 汉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百司震肃,饕餮风靡。”《宋书·刘怀慎传》:“为政严猛,境内震肃。” 宋 苏舜钦 《韩公行状》:“移 亳州 。郡本多盗……密发卒尽捕得百馀人,尸於市,郡中震肃,讫公去不复有盗。”《三国演义》第七五回:“忽见一人取民间箬笠以盖铠甲, 蒙 喝左右执下问之……自是三军震肃。”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慈安皇太后圣德》:“东宫太后独纳太常寺卿 李棠阶 之奏,命斩 桂清 ,以警逃将,天下为之震肃。”
【震的意思】:震 zhèn(ㄓㄣˋ) (一)、疾雷(霹雳)使物体振动:“震夷伯之庙”。震霆。(二)、雷:“烨烨震电 详情>
【肃的意思】:肃(肅) sù(ㄙㄨˋ) (一)、恭敬:肃立。肃坐。肃然。(二)、严正,认真:严肃。肃静。肃穆。整肃 详情>
• 为政严猛,境内震肃。
• 于是朝野承风,莫不震肃。
• 可见震肃百僚的威势之大。
• 为官严正,不畏强横,百僚震肃。
• 当官正色,不惮强御,百僚震肃焉。
• 刺吏,百司震肃,饕餮风靡,恶直丑正。
• 于是民所疾苦、大盗姓名、奸猾吏长,无不知悉,郡中震肃,奸劫息止,治为雍州诸郡之最。
• 及蒙古军南侵,襄阳危急,贾似道匿报军情,顺孙疾与之辨,忿然出朝,朝中震肃,称之为真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