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繁体:正月十七
词语读音:zhēng yuè shí qī
首字拼音:Zheng
词语拼音:zheng yue shi qi
词语简拼:ZYSQ
词语结构:ABCD式词语
词语字数:四字词语
正月十七是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这天有“人气日”、"送蛐蜒蝎子"节、“老鼠嫁妮儿”、落灯日、收灯日、针刺日、白虎启齿日、拉死鬼、苗族"芒哥节"、凤岗"珍珠娘娘朝拜"等节日。
【正的意思】:正 zhèng(ㄓㄥˋ) (一)、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 zhōng )。正襟危坐。(二 详情>
【月的意思】:月 yuè(ㄩㄝˋ) (一)、地球最大的天然卫星(亦称“月亮”、“月球”):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详情>
【十的意思】:十 shí(ㄕˊ) (一)、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二)、表示多、久:十室 详情>
【七的意思】:七 qī(ㄑ一) (一)、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二)、文体名,或称“七体 详情>
• 表演活动一直至正月十七为止。
• 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
• 次年正月十七日,人们都在自己女儿的脸上涂了一层锅烟墨,妖怪再也不敢出来作恶了。
• 一年一度的庆典,每年正月十七、十八两天举行,主要活动有抬神像,执镖旗,大锣鼓队伍游行演奏等。
•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