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童子头发下垂,不加扎束,所以称幼童或童年为垂髫。髫(tiáo):小儿下垂的头发。
(一)、亦作“ 垂齠 ”。指儿童或童年。髫,儿童垂下的头发。
《三国志·魏志·毛玠传》:“臣垂齠执简,累勤取官。”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黄髮垂髫,并怡然自乐。” 清 戴名世 《姚符御诗序》:“ 符御 与余垂髫相识,稍长,各游学四方。” 郁达夫 《青岛杂事诗》之六:“握手凄然伤老大,垂髫我尚记当年。”
垂髫,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语出: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fig.) child; falling hair of a child
【垂的意思】:垂 chuí(ㄔㄨㄟˊ) (一)、东西一头挂下:垂杨柳。垂钓。垂直。垂线。垂手(a.表示容易;b.表 详情>
【髫的意思】:髫 tiáo(ㄊ一ㄠˊ) (一)、古代小孩头上扎起来的下垂头发:垂髫。髫年(指幼年)。髫龄。髫龀(指 详情>
• 予垂髫则好读竺坟。
• 黄发垂髫,欢乐随乐。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既返,则垂髫人在枕上。
• 回顾,则垂髫儿冁然竟去。
• 每遇垂髫乐,家中念儿郎。
• 齿仅垂髫,勤居中之抚视。
• 低垂,比垂髫时尤艳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