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骸骨 [ qǐ hái gǔ ]
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简作乞骸上书乞骸骨。--《后汉书.张衡传》
放浪形骸 [ fàng làng xíng hái ]
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形骸(hái):形体。
遗骸 [ yí hái ]
遗体;尸骨:生物遗骸。迁葬烈士遗骸。
尸骸 [ shī hái ]
尸骨。
残骸 [ cán hái ]
人或动物的尸骨,借指残破的建筑物、机械、车辆等:寻找失事飞机的残骸。
骸骨 [ hái gǔ ]
人的骨头(多指尸骨)。
魂骸 [ hún hái ]
死者的灵魂和骸骨。
束骸 [ shù hái ]
犹自缚。表示待罪。南朝 宋 谢灵运《诣阙上表》:“是以牵曳疾病,束骸归欵,仰凭陛下天鉴曲临,则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痴骸 [ chī hái ]
顽劣的形骸。
归骸 [ guī hái ]
归骨。谓归葬。
弃骸 [ qì hái ]
丢弃尸骨。谓死亡。
支骸 [ zhī hái ]
肢体骸骨。谓尸体。《后汉书·质帝纪》:“又兵役连年,死亡流离,或支骸不敛,或停棺莫收,朕甚愍焉。”
积骸 [ jī hái ]
尸骨堆积。
炊骸 [ chuī hái ]
犹炊骨。
羸骸 [ léi hái ]
指病弱的身躯。
骸炭 [ hái tàn ]
即骨灰。
官骸 [ guān hái ]
(一)、指身躯;形体。(二)、指尸体。
枯骸 [ kū hái ]
尸骸;枯骨。
捐骸 [ juān hái ]
犹捐躯。
暴骸 [ bào hái ]
(一)、暴露尸骸。《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若此而不得,则臣请輓尸车而寄之于国门外宇溜之下……袒肉暴骸,以望…
肢骸 [ zhī hái ]
肢体骸骨。
树骸 [ shù hái ]
树起骨架。
冤骸 [ yuān hái ]
无辜死者的尸骨。
筋骸 [ jīn hái ]
犹筋骨。
躯骸 [ qū hái ]
躯壳;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