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体 [ lì tǐ ]
官吏的风范。
职事官 [ zhí shì guān ]
执掌具体政务的官吏。
体伏 [ tǐ fú ]
体察隐情。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一折:“则为那吏弊官浊民受苦,差小官亲体伏。”
循吏 [ xún lì ]
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唐…
闚闪 [ kuī shǎn ]
暗中察看。《三国志·魏志·梁习传》“然苛碎无大体”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苛吏传》:“性又少信,每遣大吏…
花判 [ huā pàn ]
(一)、旧时官吏用骈体文写成的语带滑稽的判词。(二)、引申为判决。(三)、犹评判。
仁隐 [ rén yǐn ]
仁爱惻隐。 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虽有慈惠之长,仁隐之吏尚不能存。”
抽水干部 [ chōu shuǐ gàn bù ]
那些在惠农资金、社会保障多个领域截留了低收入群体的补偿款的贪官污吏。
宏钜 [ hóng jù ]
宏大;重大。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上》:“骚以含蓄深婉为尚,赋以夸张宏鉅为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吏…
假文 [ jiǎ wén ]
古代官吏请假之文书。《二中历·卷十二·书体》:「假文,请暇若干个日。牒,依某事所请如件,谨牒」。
访择 [ fǎng zé ]
访寻挑选。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诸色人中,有才行兼茂,明於理体者;经术精深,可为师法者;达於吏理,可使从政者…
赃官污吏 [ zāng guān wū lì ]
赃官污吏(贓官汙吏) 同“赃官汚吏”。犹言贪官污吏。
三吏、三别 [ sān lì sān bié ]
组诗名。唐代杜甫作。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六首。均写作者在安史之…
并选 [ bìng xuǎn ]
清官吏任期满,地方各省同职官,并入在京同职官班内,一律论俸升迁。《清会典·吏部·文选清吏司》:「有并选。」注:「盛京…
奸官污吏 [ jiān guān wū lì ]
奸:邪恶;吏:官吏。贪赃枉法的官吏。
曹吏 [ cáo lì ]
属吏;胥吏。
文吏 [ wén lì ]
(一)、文职官吏。(二)、文法之吏。指执法吏。
不为米折腰 [ bù wèi mǐ zhé yāo ]
比喻人品清高淡泊。参见「不为五斗米折腰」条。《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不为米折腰,陶渊明不拜吏胥。」
铨廷 [ quán tíng ]
指吏部。吏部专司考核、选拔官吏,故称。
吏治 [ lì zhì ]
官吏的作风和政绩:澄清吏治。吏治严明。
非体 [ fēi tǐ ]
不得体。明 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二·大计纠内阁》:“南给事中岑用宾、御史吕校,以大僚纠及之,识者咸谓非体;而时情正侧…
验尸官 [ yàn shī guān ]
旧时官府中负责检验尸体的小吏。 宋 张耒 《记异》:“ 杨 ( 杨克勤 )问之 太清 宫人,与验尸官不异。”亦省作“…
老吏 [ lǎo lì ]
(一)、旧吏;精于吏事者。(二)、熟谙公务案牍的胥吏。
选吏 [ xuǎn lì ]
(一)、选择贤能者为吏。 汉 贾谊 《新书·大政下》:“故君功见于选吏,吏功见于治民。” 宋 欧阳修 《桐花》诗:“…
污吏 [ wū lì ]
胡作非为的吏员,泛指贪脏枉法的官吏贪官污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