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方 [ zhū fāng ]
(一)、各地方。(二)、犹诸道。(三)、别的方位;别的地方。
集验诸方 [ jí yàn zhū fāng ]
鉴燧 [ jiàn suì ]
(一)、亦作“鉴燧”。方诸和阳燧。方诸,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阳燧,向日取火的凹镜。(二)、偏指方诸。
方伯连帅 [ fāng bó lián shuài ]
方伯: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首领。连帅:十国诸侯之首领。邦国、诸侯的首领。后也泛指地方长官。语本《礼记.王制》:“千里…
南国 [ nán guó ]
古称南方诸侯之国。后泛指中国南方。
千佛 [ qiān fó ]
三世十方诸佛群像。
岳伯 [ yuè bó ]
相传 尧 舜 时四岳为四方诸侯之长;周 有方伯为诸侯之长。后以“岳伯”泛称封疆大吏。
侯牧 [ hòu mù ]
方伯,一方诸侯之长。《左传·哀公十三年》:“子服景伯 对使者曰:‘王合诸侯,则伯帅侯牧以见於王;伯合诸侯,则侯帅子、…
鼻道 [ bí dào ]
犹鼻隧。 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食诸物误落鼻内候》:“頏顙之间,通於鼻道。”
鞑鞑里 [ dá dá lǐ ]
旧指西北方 回 部诸部族。
都授 [ dōu shòu ]
谓集中诸生讲授经义。《汉书·翟方进传》:“ 胡常 与 方进 同经…… 方进 知之,候伺 常 大都授时,遣门下诸生至 …
封茅 [ fēng máo ]
指分封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赐以白茅包裹的社坛方土。后泛指任命地方高级官员。
方伯 [ fāng bó ]
殷 周 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
应典 [ yìng diǎn ]
〈方〉把自己说过的话付诸行动。
一邦 [ yī bāng ]
古代诸侯的一个封国。亦指一方。
羣后 [ qún hòu ]
四方诸侯及九州牧伯。泛指公卿。
貉族 [ mò zú ]
北方诸族,传中国之文明最早者。
宗霸 [ zōng bà ]
指身为宗室而抚绥一方的诸侯。
青龙符 [ qīng lóng fú ]
隋 唐 时颁发给东方诸州的传信符。
人身攻击 [ rén shēn gōng jī ]
指对他人的名誉诸方面进行诋毁。
群辟 [ qún bì ]
谓四方诸侯。亦统指王侯、公卿、大夫、士。
赐茅授土 [ cì máo shòu tǔ ]
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
诸国 [ zhū guó ]
早在夏代,今山东省诸城市境内就建立了氏族方国,初为姒姓国,到春秋时改为彭姓统治,成为诸国。诸国也指各国。
东后 [ dōng hòu ]
(一)、东方的诸侯。(二)、指古代神话中五位天帝之一的东方青帝。
妥视 [ tuǒ shì ]
垂视。古代臣见诸侯,视线低于对方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