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帖 [ zhēn tiē ]
线板。针不用时可插在上面,故称。
金针见血 [ jīn zhēn jiàn xuè ]
jīn zhēn jiàn xiě 金针见血(金鍼見血) 犹言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简短,切中要害。 明 刘宗周 《书高…
简帖 [ jiǎn tiè ]
◎ 简帖,简帖儿 jiǎntiě,jiǎntiěr书信简帖往来
六帖 [ liù tiē ]
唐 科举考试,进士、明经科都有帖经试。凡十帖,中六帖即可通过帖经考试,故称“六帖”。参阅《通典·选举三》、宋 程大昌…
伏伏贴贴 [ fú fú tiē tiē ]
见“伏伏帖帖”。
玄蹄 [ xuán tí ]
射帖名。射帖,箭靶子。
堂帖 [ táng tiē ]
堂帖亦称“堂帖子”。
服帖 [ fú tiē ]
(一)、驯服;顺从:他能使劣马变得服帖。也作伏帖。(二)、妥当;平妥:事情都弄得服服帖帖。
利州帖 [ lì zhōu tiē ]
法帖名。即《临江帖》。
模帖 [ mó tiē ]
亦作“橅帖”。照帖摹写。
签帖 [ qiān tiē ]
犹名帖。标有姓名的帖子。
狸骨帖 [ lí gǔ tiē ]
(一)、晋朝书法家王羲之所书法帖名。(二)、貍骨帖:古帖名。
金鍼见血 [ jīn zhēn jiàn xuè ]
犹言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简短,切中要害。明刘宗周《书高先生帖后》:“往岁尝遗余书曰:‘吾辈有一毫逃死之心,固害道;有一…
潭帖 [ tán tiē ]
亦称“长沙帖”。汇刻丛帖。 北宋 庆历 间 刘沆 帅 潭州 (今 湖南省 长沙市 )时,命僧 希白 摹刻。计十卷。以…
府帖 [ fǔ tiè ]
即军帖。 唐 代实行府兵制,故称军帖为府帖。后世因之。 唐 杜甫 《新安吏》诗:“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明 何…
秘阁续帖 [ mì gé xù tiē ]
帖名。凡十卷。宋元祐七年诏以《淳化》、《秘阁》二帖未有之墨迹入石,为《秘阁续帖》。参阅清钱泳《履园丛话·碑帖·宋刻》…
春端帖 [ chūn duān tiē ]
亦称“ 春端帖子 ”。即春帖子。 宋 杨万里 《端午独酌》诗:“一生幸免春端帖,可遣渔歌谱《大章》。” 宋 周必大 …
括帖 [ kuò tiē ]
犹帖括。 明 臧懋循 《<元曲选>序》:“或谓 元 取士有填词科,若今括帖。”参见“ 帖2括 ”。
找抽帖 [ zhǎo chōu tiē ]
找抽帖——楼主发的帖子内容特别找抽,让绝大多数人都不待见,也称找砖帖。
针码,针码儿 [ zhēn mǎ, zhēn mǎ ér ]
◎ 针码,针码儿 zhēnmǎ,zhēnmǎr[stitch] 缝纫时针与针之间宽度这棉袄针码儿缝得太稀
楼主 [ lóu zhǔ ]
就是在论坛或贴吧里主题帖的发帖人,这个人在这个帖子里,他就是楼主。
红绿帖 [ hóng lǜ tiē ]
旧式婚姻所用的订婚凭证。用红、绿二色纸书写,故名。红帖是男家向女家求婚的求帖,绿帖是女家同意允婚的允帖。
年帖 [ nián tiē ]
即春帖。 宋 时由翰林书春词,以立春日剪帖于宫中门帐,谓之春端帖子,简称春帖。 明 时又称年帖。 明 沉德符 《野获…
黄花笺 [ huáng huā jiān ]
洒金的笺帖。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国初循 唐 制,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牋长五寸许,阔半之,书其姓名,花…
祖帖 [ zǔ tiē ]
最早的法帖。多指《淳化阁帖》。淳化 三年,宋太宗 出秘阁所藏历代法书,命侍书学士编次,摹刻在枣木板上,拓赐大臣,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