蹶阴 [ juě yīn ]
厥阴。此指中医十二经脉之一足厥阴肝经。蹶,通“厥”。
肝厥 [ gān jué ]
病名。病发时状如癫痫。
软痹 [ ruǎn bì ]
湿热相火,肝肾不足所致痹厥不仁。
五里 [ wǔ lǐ ]
(一)、五里为经络穴位名,(二)、按部位分为手五里与足五里,分属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厥阴肝经,是临床常用腧穴。
眚病 [ shěng bìng ]
病名。《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冯昭仪》:“是岁, 孝王 薨,有一男,嗣为王,时未满岁,有眚病。”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
食厥病 [ shí jué bìng ]
"厥症”有寒厥、热厥、尸厥、厥症等,是突然的意思。
披沥肝胆 [ pī lì gān dǎn ]
披沥肝胆(披瀝肝膽) 见“ 披肝沥胆 ”。
输肝沥胆 [ shū gān lì dǎn ]
输肝沥胆(輸肝瀝膽) 见“ 输肝剖胆 ”。
肝胆涂地 [ gān dǎn tú dì ]
肝胆涂地(肝膽塗地) 见“ 肝脑涂地 ”。
肝肠 [ gān cháng ]
肝和肠,多用于比喻:肝肠欲裂。痛断肝肠。
厥证 [ jué zhèng ]
中医学病症名。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逾时苏醒的病症。有以六经脉形症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见…
析肝吐胆 [ xī gān tǔ dǎn ]
析肝吐胆(析肝吐膽) 见“ 析肝劌胆 ”。
输肝写胆 [ shū gān xiě dǎn ]
输肝写胆(輸肝寫膽) 见“ 输肝剖胆 ”。
披肝露胆 [ pī gān lù dǎn ]
披肝露胆(披肝露膽) 见“ 披露肝胆 ”。
沥胆堕肝 [ lì dǎn duò gān ]
沥胆堕肝(瀝膽墮肝) 见“ 沥胆隳肝 ”。
紫龙胆花 [ zǐ lóng dǎn huā ]
别称护肝花、护肝草。
沥胆濯肝 [ lì dǎn zhuó gān ]
沥胆濯肝(瀝膽濯肝) 沥胆披肝。 明 唐寅 《与文徵明书》:“沥胆濯肝,明何尝负朋友,幽何尝畏鬼神!”
肝石 [ gān shí ]
肝石有各种颜色,常见猪肝色,行业中称为肝石,绿色称绿肝石,黄色称黄肝石,虎皮色称虎皮肝石,虎皮肝石,属于河洛石的一种…
雕肝镂肾 [ diāo gān lòu shèn ]
雕肝镂肾(雕肝鏤腎) 同“ 雕肝琢肾 ”。 清 许印芳 《<诗品>跋》:“虽极雕肝鏤肾,亦终惝恍而无凭。”
肝心涂地 [ gān xīn tú dì ]
肝心涂地(肝心塗地) 犹言肝脑涂地。 唐 陈子昂 《谢衣表》:“臣万死骷骨,垂朽蒙荣,载战载殞,肝心涂地。”
马肝 [ mǎ gān ]
(一)、马的肝。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二)、马肝石,可以作砚。
青肝 [ qīng gān ]
指肝。肝属东方木位,主青,故称。
雕肝掐肾 [ diāo gān qiā shèn ]
雕肝掐肾(雕肝掐腎) 同“ 雕肝琢肾 ”。 清 冯桂芬 《寄丁中丞粤中》诗:“雕肝掐肾亦小技,非公所喜非我为。”
兔肝草 [ tù gān cǎo ]
草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兔肝草》:「藏器曰:『初生细叶,软似兔肝,一名鸡肝。』。」
铁石心肝 [ tiě shí xīn gān ]
铁石心肝(鐵石心肝) 见“ 铁石心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