齧镞 [ niè zú ]
古代武术名。咬住对方射来的箭鏃。语本《酉阳杂俎续集·贬误》引 唐 张鷟《朝野佥载》:“隋 末有 昝君謨 善射……有 …
箭金 [ jiàn jīn ]
谓箭镞。
养虎自齧 [ yǎng hǔ zì niè ]
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齧,同“啮”。
啮膝 [ niè xī ]
(一)、良马名。(二)、齧膝:亦作“啮厀”。良马名。
金龊箭 [ jīn chuò jiàn ]
金镞箭。
骨骲 [ gǔ bào ]
即骨镞。
楛砮 [ kǔ nǔ ]
楛木箭镞。
括镞 [ kuò zú ]
箭镞。括,通“栝”。
砮石 [ nǔ shí ]
可做箭镞的石头。
志矢 [ zhì shǐ ]
练习用的箭,无镞。
箭簇 [ jiàn zú ]
箭簇又名箭镞,箭头的意思。
啮臂盟 [ niè bì méng ]
(一)、男女相爱订立的婚约。(二)、齧臂盟:咬臂出血为誓,表示诚信。
丹镞 [ dān zú ]
生在矿床上如箭镞的丹砂。
咬文啮字 [ yǎo wén niè zì ]
yǎo wén niè zì 咬文啮字(咬文嚙字|咬文齧字) 见“ 咬文嚼字 ”。
木镞 [ mù zú ]
一种假箭,箭镞以木削制而成。
狼牙箭 [ láng yá jiàn ]
古兵器名。其箭镞形似狼牙而锐利,故名。
镰锷 [ lián è ]
箭镞的棱角和剑刃。喻书法艺术中的笔锋。
啮臂 [ niè bì ]
(一)、咬臂出血,以示诚信和坚决。(二)、齧臂:(一)、咬臂膀。(三)、见“啮臂盟”。
勘箭 [ kān jiàn ]
宋 代皇帝郊祀礼毕,还阙门时,行勘箭之仪。规定用竹签为箭,由金吾掌握;另以金涂铜为镞,由驾前掌握。镞端用以合符,符合…
羊头 [ yáng tóu ]
(一)、见“羊胃羊头”。(二)、三棱形的箭镞。
齰啮 [ zé niè ]
咬嚼。《急就篇》卷三“鼻口脣舌齗牙齿”唐 颜师古 注:“齿者总谓口中之骨主齰齧者也。”
连锁甲 [ lián suǒ jiǎ ]
即锁子甲。其甲五环相互,一环受镞,诸环拱护,使箭不能入。
白矢 [ bái shǐ ]
古代射礼的五种箭法之一。谓箭射穿靶子而露出其镞。
锋镝余生 [ fēng dí yú shēng ]
锋:锋芒。镝:箭镞。指从刀箭下逃生或经过战乱后而活下来。
赤羽 [ chì yǔ ]
(一)、赤色羽毛。(二)、指羽毛赤色的禽鸟。(三)、羽箭名。铁镞。(四)、赤色旗帜。
【词语拼音】niè zú
【词语解释】古代武术名。咬住对方射来的箭鏃。语本《酉阳杂俎续集·贬误》引 唐 张鷟《朝野佥载》:“隋 末有 昝君謨 善射……有 王灵智 学射於 謨,以为曲尽其妙,欲射杀 謨,独擅其美。謨 执一短刀,箭来輒截之。唯有一矢,謨 张口承之,遂囓其鏑。笑曰:‘学射三年,未教汝囓鏃法。’”前蜀 贯休《了仙谣》:“亦留仙诀在人间,啮鏃终言药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