麤懆 [ cū cǎo ]
亦作“麄懆”。强暴。引申为勇敢。
憋皂 [ biē zào ]
见“憋懆”。
恼躁 [ nǎo zào ]
见“ 恼懆 ”。
鳖燥 [ biē zào ]
亦作“鱉燥”。见“鳖懆”。
憋噪 [ biē zào ]
见“憋懆”。
鼈燥 [ biē zào ]
亦作“鱉燥”。见“鳖懆”。
躁欲 [ zào yù ]
贪欲;贪婪。躁,通“懆”。
焦懆 [ jiāo cǎo ]
同“焦躁”。元 白朴《梧桐雨》第四折:“一会家心焦懆,四壁厢秋虫闹。”明 冯惟敏《锁南枝·题怨》曲:“心中焦懆,盼不…
鳖懆 [ biē cǎo ]
亦作“鱉懆”。亦作“鱉燥”。烦躁生气。鳖,用同“憋”。
衰粗 [ shuāi cū ]
见“衰麤”。
麤迹 [ cū jì ]
(一)、见“麤迹”。(二)、亦作“麤跡”。谓大道正理。(三)、谓大的事迹。
麤疏 [ cū shū ]
见“麤疎”。
麤袍糲食 [ cū páo lì shí ]
同“麤衣恶食”。《后汉书·袁京传》:“﹝袁彭﹞行至清,为吏麤袍糲食,终於议郎。”
憋懆 [ biē cǎo ]
(1).气恼。 元 贯云石 《小梁州》曲:“气的我心下焦,空憋懆。”(2).凶恨。
麤浮 [ cū fú ]
见“麤心浮气”。
通粗 [ tōng cū ]
亦作“通麤”。
麤觕 [ cū cū ]
见“ 麤粗 ”。
麤踈 [ cū shū ]
见“麤疎”。
缞粗 [ shuāi cū ]
见“縗麤”。
麤袍粝食 [ cū páo lì shí ]
同“麤衣惡食”。《後汉书·袁京传》:“﹝ 袁彭 ﹞行至清,爲吏麤袍糲食,終於議郎。”
两锺 [ liǎng zhōng ]
1.二杯也。与两盅同。宋、苏轼〈薄薄酒〉诗:「薄薄酒饮两锺,麤麤布着两重。」
暴懆 [ bào cǎo ]
同“暴躁”。元 高文秀《襄阳会》第二折:“你道我休暴懆,逞麄豪,掣红光剑锋手掿着。”
麤粗 [ cū cū ]
亦作“麤觕”。亦作“麄觕”。粗略,粗糙。《管子·水地》:“心之所虑,非特知於麤粗也,察於微眇。”《公羊传·隐公元年》…
麤缞斩 [ cū shuāi zhǎn ]
古代丧服的一种。《左传·襄公十七年》:“齐 晏桓子 卒,晏婴 麤縗斩,苴絰、带、杖。”杜预 注:“斩不缉之也,縗在胸…
焦憋 [ jiāo biē ]
着急烦燥。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折》:「但有些儿焦憋,便解下摇车,乳哺的宁贴。」也作「憋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