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钱 [ shé qián ]
〈方〉赔钱。
折价 [ zhé jià ]
把实物折合成钱:损坏公物要折价赔偿。
亏折 [ kuī shé ]
损失(本钱):亏折血本。
折纳 [ shé nà ]
唐 时实行两税法,称按钱折价交纳粟帛为折纳。
麴引钱 [ qū yǐn qián ]
亦作“麯引钱”。一种酒税。《宋史·食货志上二》:“湖南 有土户钱、折絁钱、醋息钱、麯引钱,名色不一。”
钱价 [ qián jià ]
铜钱折合成银两的价格。
身丁米 [ shēn dīng mǐ ]
即身丁钱。以米折合,故称。
皮夹 [ pí jiā ]
各种可折叠的皮包、钱夹。
折帛 [ shé bó ]
南宋 初将上供、和买、夏税绸绢改为折价输钱,称为折帛。
配钱 [ pèi qián ]
指实物租税折算为钱征收。
正腔钱 [ zhèng qiāng qián ]
指正式的赎身钱。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一折:“我则索你个正腔钱,省了你那买閒钱。”
折征 [ zhé zhēng ]
旧时谓实物赋税折价征收银钱。
科折 [ kē shé ]
唐 宋 时代征收赋税,实行权宜折变之法,许以物折物、以物折钱或以钱折物,称为“科折”。宋 叶适《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
钱舍 [ qián shě ]
犹言有钱的少爷。舍,舍人。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三折:“靠着祖宗福德,有泼天也似的家缘家计。俺父亲则生的我一个,…
焚钱烈楮 [ fén qián liè chǔ ]
焚化纸钱。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不强如焚钱烈楮,灭罪消灾。”
收吏 [ shōu lì ]
旧称负责收取钱物的低级官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地丁搭钱》:“如折封摘出,该收吏赔补。”
折帐 [ zhé zhàng ]
以实物或劳力抵偿债款。如:「既然无法还钱,不如做长工折帐吧!」也作「折账」。
折长补短 [ zhé cháng bǔ duǎn ]
折长补短(折長補短) 取有馀以补不足。《韩非子·初见秦》:“今 秦 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
去水 [ qù shuǐ ]
兑换银钱时,对劣质银币打的折扣。参见“毛水”。
正钱 [ zhèng qián ]
(1).指成色纯正的钱币。 汉 贾谊 《新书·铸钱》:“奸钱日繁,正钱日亡。”(2).指正式的赎身钱。 元 郑廷玉 …
银折 [ yín shé ]
银元宝或银辅币兑换银元的贴补、折扣。《“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四》:“昨日南北市各钱庄,均已开市照常兑换……
烧钱烈纸 [ shāo qián liè zhǐ ]
焚化纸钱。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今日清明寒食一百五,家家户户上坟祭祖,烧钱烈纸。”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
折徵 [ zhé zhēng ]
旧时谓实物赋税折价征收银钱。《宋史·食货志上二》:“本路蚕桑数少,而金价颇低。今折徵,绢估少而伤民,金估多而伤官。”…
赎折 [ shú shé ]
用钱折罪。《醒世姻缘传》第十三回:“ 伍圣道 、 邵强仁 係衙役,不准赎折,配发衝驛充徒,依限满放。”
干折 [ gān zhé ]
(一)、旧时请客、馈赠,以钱代替谓之干折。(二)、犹言白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