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谷 [ shǔ gǔ ]
(一)、山谷名。在 北京市 密云县 西南。又称 寒谷、燕谷山。《太平御览》卷八四二引 汉 刘向《别录》:“传言 邹衍…
律谷 [ lǜ gǔ ]
山谷名。即 黍谷 。在今 北京 密云县 西南。相传地寒不生五谷, 战国 邹衍 吹律于此而地温,始生黍,故名。《文选·…
五谷 [ wǔ gǔ ]
指粮食,五谷即稻、黍、稷、麦、豆
六谷 [ liù gǔ ]
◎ 六谷 liùgǔ(1) [six crops]∶古时指稻、黍、稷、梁、麦、苽六种农作物(2) [m…
黍稷 [ shǔ jì ]
(一)、黍和稷。为古代主要农作物。亦泛指五谷。(二)、《诗·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后因以“黍稷”为感…
羶芗 [ shān xiāng ]
五谷的香气。因以指祭祀所用的黍稷等谷物。羶,通“馨”;薌,通“香”。
黍谷山 [ shǔ gǔ shān ]
中盛 [ zhōng shèng ]
盛是古代祭祀时置于容器中的谷物,一般为黍、稷、稻、粱、麦、苽,谓之六谷。“中盛”谓不用稻、粱,表示祭礼从简。《逸周书…
五谷不分 [ wǔ gǔ bù fēn ]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八谷 [ bā gǔ ]
(一)、八种谷物。指黍、稷、稻、粱、禾、麻、菽、麦。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动植·八谷》引《本草》注。一说为稻、黍、大…
五谷丰稔 [ wǔ gǔ fēng rěn ]
五谷:指稻、黍、稷、麦、菽,泛指农作物;稔:指庄稼成熟。形容年成好。
寒谷 [ hán gǔ ]
(一)、山谷名。一名 黍谷。在今 北京市 密云县。相传为 邹衍 吹律生黍的地方。汉 刘向《七略别录·诸子略》:“邹衍…
稌黍 [ tú shǔ ]
稻谷等粮食。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稌黍家家足,壶浆处处盛。”
燕谷 [ yàn gǔ ]
(一)、即寒谷。在古燕地。传说为邹衍吹律生黍之处。(二)、借指寒冷的天气。
铜穴 [ tóng xué ]
采铜的坑穴。 清 孙枝蔚 《老屋》诗之一:“故宫禾黍, 苏臺 麋鹿,休言铜穴,何知金谷。”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 sì tǐ bù qín wǔ gǔ bù fēn ]
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稷黍 [ jì shǔ ]
(1).泛指五谷。《诗·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 郑玄 笺:“我迫於王事,无不攻緻,故尽力焉。既则罢…
邹子律 [ zōu zǐ lǜ ]
同“邹律”。宋 黄庭坚《赠送张叔和》诗:“张侯 温如 邹子 律,能令阴谷黍生春。”《剪灯新话·滕穆醉游聚景园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 sì tǐ bù qín , wǔ gǔ bù fēn ]
不参加体力劳动,分辨不清各种农作物。《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四体:四肢。五谷:古指稻、黍…
黄黍 [ huáng shǔ ]
黍的一种。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禾之黏者为黍,亦谓之穄,亦曰黄黍。” 晋 郭义恭 《广志》:“大黑黍,或云…
不凿 [ bù záo ]
谓谷未精舂。《左传·桓公二年》:“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杜预 注:“黍稷曰粢,不精凿。”
禾黍 [ hé shǔ ]
(一)、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二)、《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宗周也。
五谷杂粮 [ wǔ gǔ zá liáng ]
在《黄帝内经》中,五谷被称之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在《孟子滕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
黍黍 [ shǔ shǔ ]
犹黍絫。 清 曾国藩 《五箴·有恒箴》:“黍黍之增,久乃盈斗。”
时和年丰 [ shí hé nián fēng ]
时和年丰(時和年豐) 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诗·小大雅谱》 唐 孔颖达 疏:“万物盛多,人民忠孝,…
【词语拼音】shǔ gǔ
【词语解释】(一)、山谷名。在 北京市 密云县 西南。又称 寒谷、燕谷山。《太平御览》卷八四二引 汉 刘向《别录》:“传言 邹衍 在 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邹子 居之,吹律而温至生黍,到今名 黍谷 焉。”北周 庾信《谢赵王赉丝布等启》:“灵臺 久客,从此数炊。黍谷 长寒,於今更暖。”清 方文《寄怀从子密之》诗:“春将回 黍谷,人尚隔 桃源。”
(二)、借指阴阳家。因 战国 齐 著名阴阳家 邹衍 曾居 黍谷,故名。《北史·文苑传序》:“淹中、稷下,八儒、三 墨 之异;漆园、黍谷,名、法、兵、农之别。虽雅誥奥义,或未尽善,考其遗跡,亦贤达之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