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策 [ zhào cè ]
(一)、即诏书。《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幸受詔策,通经术,知诸侯名誉不当出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阴沟水》…
优策 [ yōu cè ]
诏策。
辞诰 [ cí gào ]
诰辞。指上古朝廷诏策之辞。
辉音 [ huī yīn ]
光辉的声音。指帝王的诏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辉音峻举,鸿风远蹈。”
恒诰 [ héng gào ]
犹恒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优文封策,则气含风雨之润;敕戒恆誥,则笔吐星汉之华。”
淹济 [ yān jì ]
渊深美好。《文馆词林》卷六六二引 晋明帝 《北讨诏》:“尚书 广陵公 眕 ,宏量淹济,识谋经通。” 南朝 梁 江淹 …
八诏 [ bā zhào ]
隋 唐 时期 永昌、姚州 地区有 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又有 时傍、矣川罗识 二族,通号“…
宣诏 [ xuān zhào ]
(一)、宣读诏书;下达诏命。(二)、谓帝王召见。诏,召。(三)、指诏命。
间出 [ jiàn chū ]
乘隙私行。《汉书.卷一.高帝纪上》:「事急矣!臣请楚诳,可以间出。」也作「闲出」。每隔一段时间即出现。《文选.颜延之…
哀册 [ āi cè ]
同“哀策”。君主时代,帝后崩逝,颂扬其功德的文字,多用韵语写成。《唐·杨烱·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孝敬崩,诏公为…
天策 [ tiān cè ]
(一)、星名。《左传·僖公五年》:“鶉之賁賁,天策焞焞。”杜预 注:“天策,傅説星。”孔颖达 疏:“傅説,殷高宗 之…
神鬼不觉 [ shén guǐ bù jué ]
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极秘密,连鬼神都无法察觉。三国演义˙第二十回:陛下可制衣一领,取玉带一条,密赐董承;却于…
诏凤 [ zhào fèng ]
即凤诏。诏书。
书诏 [ shū zhào ]
诏书;草拟诏书。
金玺 [ jīn xǐ ]
金制成的印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诸侯王, 高帝 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国。”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
优制 [ yōu zhì ]
优诏,嘉奖的诏书。
诏草 [ zhào cǎo ]
诏书的草稿;诏书。
制策 [ zhì cè ]
皇帝有事书之于策(竹简)以问臣下,称为“制策”。汉武帝 元光 元年诏贤良,各“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董仲舒、公孙弘 …
敕法 [ chì fǎ ]
整饬法令。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易》称明罚敕法,《书》有哀矜折狱,爵人於朝,刑人於市,有自来矣。” 南朝…
策立 [ cè lì ]
古代取得皇位或确立太子、皇后都须发布诏策文书,因谓取得皇位、确立太子等为“策立”。宋 王巩《随手杂录》:“蔡确 有策…
阁诏 [ gé zhào ]
搁置诏书。谓不奉诏命。
诏板 [ zhào bǎn ]
亦作“詔版”。犹诏书,诏令。
飞诏 [ fēi zhào ]
(一)、指诏书。(二)、飞传诏书。
帛诏 [ bó zhào ]
写在帛上的诏书。后泛谓诏书。
犀检 [ xī jiǎn ]
用犀角制的诏书封检。借指诏书。
【词语拼音】zhào cè
【词语解释】(一)、即诏书。《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幸受詔策,通经术,知诸侯名誉不当出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阴沟水》:“闕北有圭碑,题云:汉 故中常侍 长乐 太僕特进 费亭侯 曹君 之碑。延熹 三年立。碑阴又刊詔策。”宋 刘攽《贺参政某侍郎启》:“伏审光膺詔策,进贰臺司,伏惟庆慰。”章炳麟《文学总略》:“然《七略》高祖、孝文 詔策,悉在诸子儒家,《奏事》二十卷隶《春秋》,此则总集有六艺诸子之流矣。”
(二)、文体的一种。晋 葛洪《抱朴子·钧世》:“且夫《尚书》者,政事之集也,然未若近代之优文、詔策、军书、奏议之清富赡丽也。”《南齐书·文学传·丘灵鞠》:“时方禪让,太祖 使 灵鞠 掌詔策。”
(三)、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制度,即由皇帝亲自在殿廷主持考试,以录取人才。唐 韩愈《唐故秘书少监独孤府君墓志铭》:“元和 元年,对詔策,拜右拾遗。”马其昶 校注:“元和 元年四月,应材识兼茂、明於体用科,中第四第,为右拾遗。”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十:“三年而奉詔策,固南宫进士之所同;一举而首儒科,乃东阁郎君之未有。”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