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币 [ pí bì ]
(一)、毛皮和缯帛。古代用作聘享的贵重礼物。《管子·五行》:“出皮币,命行人修春秋之礼於天下诸侯。”《国语·吴语》:…
白鹿皮币 [ bái lù pí bì ]
即白鹿币。《汉书·食货志下》:“上与汤既造白鹿皮币,问异。异曰:‘今王侯朝贺以仓璧,直数千,而其皮荐反四十万,本末不…
鹿币 [ lù bì ]
汉代的一种皮币。
正币 [ zhèng bì ]
指玉、皮、帛、刀、布等正式交易的货币。
白鹿币 [ bái lù bì ]
汉武帝 时的一种货币。以白鹿皮为之,故名。
鹿皮 [ lù pí ]
(一)、鹿的皮。古代用作酬宾的礼物。《管子·大匡》:“诸侯之礼,令 齐 以豹皮往,小侯以鹿皮报,齐 以马往,小侯以犬…
纳徵 [ nà zhǐ ]
即纳币。古代婚礼六礼之一。《仪礼·士昏礼》:“纳徵,玄纁、束帛、儷皮,如纳吉礼。”郑玄 注:“徵,成也,使使者纳币以…
宾享 [ bīn xiǎng ]
接待。《国语.楚语下》:「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
裁皮 [ cái pí ]
《隋书·食货志》:“大业 已后,王纲弛紊,巨姦大猾,遂多私铸,钱转薄恶。初每千犹重二斤,后渐轻至一斤。或翦铁鍱、裁皮…
泉货 [ quán huò ]
钱币,货币。
币制 [ bì zhì ]
货币制度,包括拿什么做货币和货币的单位,以及硬币的铸造,纸币的发行、流通等制度。
泉币 [ quán bì ]
钱币,货币。
国币 [ guó bì ]
(一)、国家规定的货币。《管子·山至数》:“国币尽在下,币轻穀重。”(二)、旧指 中国 国定的银本位货币。清 宣统 …
辅助货币 [ fǔ zhù huò bì ]
在本位货币之外发行的起辅助性作用的小币值货币,如我国单位为角或分的人民币。简称辅币。
辅币 [ fǔ bì ]
辅助货币的简称。指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如人民币圆以下的角、分券和金属制造的硬币。
本位货币 [ běn wèi huò bì ]
简称本位币。也叫主币。一个国家法定的基本货币。是用于计价、结算的唯一合法的货币单位,具有无限法偿的效力。中国以人民币…
主币 [ zhǔ bì ]
本位货币(跟“辅币”相对)。
外汇分账制 [ wài huì fēn zhàng zhì ]
是以原币直接记账,即发生外币业务时,只用原币记账,不进行折算;当涉及到两种货币的交易业务时,则用“外币兑…
獘梗 [ bì gěng ]
以币帛祭祷。獘,通“币”。
五角 [ wǔ jiǎo ]
人民币的货币单位。
本币 [ běn bì ]
(1).本国的货币。《管子·地数》:“人求本者,食吾本粟,因吾本币,騏驥黄金然后出。” 马非百 新诠:“‘因吾本币’…
代表货币 [ dài biǎo huò bì ]
近世信用制度发达,纸币票据盛行,其效用不减于硬币,故称为代表货币,一名信用货币。
港元 [ gǎng yuán ]
即港币。以“元”为单位。详“港币”。
钱局 [ qián jú ]
造币局。铸造钱币的机构。
货币升值 [ huò bì shēng zhí ]
“货币贬值”的对称。增加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来提高其对黄金或外国货币的比价,或者直接宣布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
【词语拼音】pí bì
【词语解释】(一)、毛皮和缯帛。古代用作聘享的贵重礼物。《管子·五行》:“出皮币,命行人修春秋之礼於天下诸侯。”《国语·吴语》:“春秋皮币玉帛子女,以宾服焉。”
(二)、汉 代用白鹿皮制成的货币。《史记·平準书》:“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繢,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覲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按,此币发行于 汉武帝 元狩 四年(公元前119年),是一种信用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