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武幡 [ bái wǔ fān ]
见“白虎幡”。
幡竿 [ fān gān ]
系幡的杆。
荐亡幡 [ jiàn wáng fān ]
又作命过幡。指于人临终而未终之时,挂于寺塔表刹上之黄幡。
幡儿 [ fānr ]
旧俗出殡时举的窄长像幡的东西,多用白纸剪成。也叫引魂幡。
告止旛 [ gào zhǐ fān ]
见“告止幡”。
荡幡 [ dàng fān ]
布幅下垂的军旗。《隋书·礼仪志三》:“步卒八十队,分为四团。团有偏将一人。第一团,每队给青隼盪幡一。第二团,每队黄隼…
驺虞幢 [ zōu yú zhuàng ]
驺虞幡。
幡织 [ fān zhī ]
见“幡帜”。
纸引 [ zhǐ yǐn ]
见“纸幡”。
宝旛 [ bǎo fān ]
见“宝幡”。
龙子幡 [ lóng zǐ fān ]
船上作装饰用的旗幡,上面画有龙形。幡,挑起来竖着挂的长条旗子。
扬幡擂鼓 [ yáng fān léi gǔ ]
幡:垂直的长条旗子。舞动着幡,敲打着鼓。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
风幡 [ fēng fān ]
风中的旗幡。
珠幡 [ zhū fān ]
饰珠的旗幡。
飞旐 [ fēi zhào ]
飘动的魂幡。
中幡会 [ zhōng fān huì ]
一种民俗表演活动。流行于北京等地区。幡的上坎绣莲花宝盖,周围绣以小佛像和八仙、宝鼎等,幡中绣金字,书明所代表的神明。…
幡节 [ fān jié ]
幡旌麾节。
幡麾 [ fān huī ]
指挥用的幡旗。
幡盖 [ fān gài ]
幡幢华盖之类。
幡棨 [ fān qǐ ]
用作符信的幡和棨。《宋书·王昙首传》:“既无墨敕,又闕幡棨,虽称上旨,不异单刺……犹宜反咎其不请白虎幡、银字棨,致门…
幡虹 [ fān hóng ]
指寺中长幡。其形长展如虹,故称。 唐高宗 《谒大慈恩寺》诗:“花盖飞团影,幡虹曳曲阴。” 唐 赵彦昭 《奉和幸大荐福…
幡纚 [ fān lí ]
亦作“幡洒”。飞扬貌。
丧旛 [ sàng fān ]
见“丧幡”。
幡洒 [ fān sǎ ]
见“幡纚”。
旗旛 [ qí fān ]
亦作“旗幡”。旌旗。
【词语拼音】fān shèng
【词语解释】即彩胜。用金银箔罗彩制成,为欢庆春日来临,用作装饰或馈赠之物。宋 高承《事物纪原·岁时风俗·春幡》:“《后汉书》曰:立春皆青幡幘。今世或剪綵错缉为幡胜,虽朝廷之制,亦鏤金银或繒绢为之,戴於首。亦因此相承设之。或於岁旦刻青繒为小幡样,重累凡十餘,相连缀以簪之。此亦 汉 之遗事也。俗间因又曰‘年幡’,此亦其误也。”宋 苏轼《次韵曾仲锡元日见寄》:“萧索东风两鬢华,年年幡胜翦宫花。”《宋史·真宗纪二》:“詔宫苑、皇亲、臣庶第宅。饰以五綵,及用罗製幡胜、繒帛为假花者,并禁之。”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立春》:“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