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啮 [ jiáo niè ]
(一)、咬啮。《宣和遗事》前集:“崇寧 五年夏,解州 有蛟在 盐池 作祟,布炁十餘里,人畜在炁中者,輒皆嚼嚙,伤人甚…
龁齩 [ hé yǎo ]
亦作“齕咬”。啮咬。
齧臂 [ niè bì ]
(一)、咬臂膀。《魏书·刘昶传》:“虽在公坐,诸王每侮弄之,或戾手啮臂,至於痛伤。”(二)、见“啮臂盟”。
触啮 [ chù niè ]
(1).抵触啃啮。《周礼·地官·充人》“祀五帝则繫于牢” 汉 郑玄 注:“牢,闲也。必有闲者,防禽兽触啮。”(2).…
齚指 [ zé zhǐ ]
据《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载: 汉高祖 过 赵 , 赵王 敖 事之甚恭,而 高祖 无礼。群下怒欲杀之。 敖 啮其指出血…
噬搏 [ shì bó ]
咬啮搏击。喻残害。
嘓啅 [ guō zhuó ]
象声词。啮物之声。
柢噬 [ dǐ shì ]
谓用角抵,用牙啮。柢,通“抵”。
兔啮疽 [ tù niè jū ]
即足跟疽,其状如被兔啮而红肿,故名。《灵枢·痈疽篇》:「发于胫,名曰兔啮,其状赤至骨,急治之。不治,害人也。」
啮齿 [ niè chǐ ]
咬牙切齿。形容怒极。《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 赵立 ﹞视 金 人如仇,每言及,必嚙齿而怒。”齧齒:1.咬…
养虎自残 [ yǎng hǔ zì cán ]
养虎自残(養虎自殘) 见“ 养虎自啮 ”。
王倪 [ wáng ní ]
传说为 尧 时贤人,啮缺 之师。
齛齧 [ xiè niè ]
咬,噬啮。《礼记·曲礼上》“效犬者左牵之”汉 郑玄 注:“犬齛啮人,右手当禁备之。”陆德明 释文:“齛本亦作噬,常世…
齧血沁骨 [ niè xuè qìn gǔ ]
形容极端诚信。清顾嗣立《元诗选·丁孝子鹤年》:“先是生母冯阻絶东村,病死……啮血沁骨,棺敛以葬。”参见“啮臂”。
养虎自齧 [ yǎng hǔ zì niè ]
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齧,同“啮”。
啮膝 [ niè xī ]
(一)、良马名。(二)、齧膝:亦作“啮厀”。良马名。
囓臂 [ niè bì ]
咬臂出血,以示坚决,诚信。囓,也写作“啮”。
啮臂之好 [ niè bì zhī hǎo ]
niè bì zhī hào 啮臂之好(齧臂之好) 旧时指男女密约婚嫁之事。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 脩月…
啖齧 [ dàn niè ]
啃食。宋 苏轼《次韵章传道喜雨》:“扑缘鬉尾困牛马,啖啮衣服穿房户。”宋 苏轼《次韵子由病酒肺疾发》:“三 彭 恣啖…
蚊蟆 [ wén má ]
蚊类小虫。色黑而小,夜伏昼飞,啮人成疮。
养虎自毙 [ yǎng hǔ zì bì ]
yǎng hǔ zì bì 养虎自毙(養虎自斃) 见“ 养虎自啮 ”。
三螺杆泵 [ sān luó gǎn bèng ]
依靠泵体与螺杆所形成,当主动螺杆转动时,带动与其啮合的从动螺杆一起转动,吸入腔一端的螺杆啮合空间容积逐渐增大,压力降…
齿条 [ chǐ tiáo ]
带齿的棒条,用于与齿轮、锥齿轮或蜗轮相啮合。
缺齧 [ quē niè ]
破损。南朝 梁 江淹《到功曹参军笺诣骠骑竟陵王》:“漏越之琴,窃 庄文 之价,缺啮之剑,盗 顷襄 之名。”南唐 陈陶…
呲铁 [ cī tiě ]
又叫啮鉄,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妖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