浃辰 [ jiā chén ]
古代以干支纪日,称自子至亥一周十二日为“浹辰”。《左传·成公九年》:“浹辰之间,而 楚 克其三都。”杜预 注:“浹辰…
寅半 [ yín bàn ]
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辰。每辰分上、中、下,后分为初、正。寅半即寅正,相当于清晨四点钟。
寅酉 [ yín yǒu ]
十二辰中寅时和酉时。故寅酉犹晨昏。
转历 [ zhuǎn lì ]
(一)、辗转经过。(二)、日月星辰的运行。
阴错 [ yīn cuò ]
(一)、古代历数术语。在六十甲子中,甲子、甲午为阳辰。阳辰之前三辰,即甲子之前辛酉、壬戌、癸亥,甲午之前辛卯、壬辰、…
九精 [ jiǔ jīng ]
(一)、精神,元气。(二)、九曜,泛指日月星辰。
龙虎日子 [ lóng hǔ rì zi ]
古时以正月巳、二月亥、三月午、四月子、五月未、六月丑、七月申、八月寅、九月酉、十月卯、十一月戌、十二月辰为龙虎日。龙…
本命辰 [ běn mìng chén ]
同生年干支相值的辰区。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的十二等分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支,称十二辰,用以纪年。太岁由东向西运…
克辰 [ kè chén ]
(一)、亦作“尅辰”。(二)、犹克期。限定时间。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朝廷以尅辰纂严,令舆夙…
阳辰 [ yáng chén ]
十二地支的单数位。即子、寅、辰、午、申、戌。
悬象 [ xuán xiàng ]
(一)、天象。多指日月星辰。(二)、公布历法。
时辰 [ shí chen ]
(一)、旧时计时的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用地支做名称,从半夜起算,…
运度 [ yùn dù ]
(一)、指日月星辰运行的躔度。(二)、用心测度。
三辰 [ sān chén ]
指日、月、星。《左传·桓公二年》:“三辰旂旗,昭其明也。”杜预 注:“三辰,日、月、星也。”南朝 梁 沉约《齐故安陆…
文曜 [ wén yào ]
(一)、指日月星辰。以文彩光耀,故称。(二)、文星。
刑害 [ xíng hài ]
星相术语。三刑六害的合称。三刑:子卯为一刑;寅巳申为二刑;丑戌未为三刑。凡逢三刑则凶。六害:谓与六合相冲之辰。如正月…
辰勾 [ chén gōu ]
即水星。喻难遇之事。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似这等辰勾空把佳期盼。” 王季思 校注:“ 王伯良 曰:…
辰巳 [ chén sì ]
东南方。古代阴阳五行家将十二地支和四方相配,子在正北,卯在正东,午在正南,酉在正西。辰巳在卯午之间,于位为东南方。《…
伺晨 [ sì chén ]
(一)、等待天明。(二)、谓报晓。(三)、辰星(水星)的别名。
厉世 [ lì shì ]
激励世人。《宋史·王拱辰传》:“ 夏竦 除枢密使, 拱辰 言:‘ 竦 经略西师,无功称而归。今置诸二府,何以厉世?’…
阴位 [ yīn wèi ]
指农历三月庚辰日,月宿在辰。
入气日 [ rù qì rì ]
旧历分二十四节气,时辰交合节气之日称“入气日”。
庚午时 [ gēng wǔ shí ]
就是甲己日干的时辰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乙庚日干的时辰为丙子、丁丑、戊寅……;丙辛日干的时辰为戊子、己…
青龙金匮 [ qīng lóng jīn kuì ]
指六辰。指良辰吉日。旧时星命家以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司命等六辰为吉神,六辰值日,诸事皆宜,为黄道吉日。
圣诞节 [ shèng dàn jié ]
一年一度的基督教节日,定于十二月二十五日,作为耶稣诞辰纪念
【词语拼音】èr chén
【词语解释】指日、月。《尚书大传》卷三:“其二辰以次相将,其次受之。”郑玄 注:“二辰,谓日、月也。”《宋书·志序》:“然则自 汉高帝 五年之首冬,暨 宋顺帝 昇明 二年之孟夏,二辰六沴,甲子无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