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涂 [ sān tú ]
(一)、山名。在 河南 嵩县 西南,伊水 之北,亦称 崖口,又称 水门。《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阳城、大室…
负涂 [ fù tú ]
(一)、见“负涂”。(二)、亦作“负涂”、“负途”。置身泥涂之中。(三)、见“负涂豕”。
径涂 [ jìng tú ]
(一)、见“径涂”。(二)、亦作“径途”。亦作“径涂”。小路。(三)、途径;门径。
环涂 [ huán tú ]
(一)、亦作“环涂”。环城的路。(二)、指四周的路径。(三)、见“环涂”。
五涂 [ wǔ tú ]
(一)、见“五涂”。(二)、亦作“五涂”。指大小道路。(三)、即五道。
津涂 [ jīn tú ]
(一)、亦作“津涂”。亦作“津途”。道路。(二)、途径;门径。(三)、见“津涂”。
认奴作郎 [ rèn nú zuò láng ]
指颠三倒四,糊里糊涂。
迷痴 [ mí chī ]
(一)、谄媚。(二)、犹痴迷。(三)、糊涂。
没掂三 [ méi diān sān ]
亦作“没店三”。谓不知轻重,欠考虑,糊涂。
赭面 [ zhě miàn ]
(一)、以赤色涂脸。亦指以赤色涂红的脸。(二)、指赤红色的脸膛。(三)、谓因愤怒而脸涨得通红。
殊涂同致 [ shū tú tóng zhì ]
殊涂同致(殊塗同致) 犹殊途同归。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故君子百行,殊涂而同致。” 宋 范仲淹 《…
发懵 [ fā měng ]
(一)、犹发呆。(二)、糊涂;弄不清楚。(三)、犹发晕。
掷涂 [ zhì tú ]
以投掷泥土为戏。《南史·齐废帝郁林王纪》:“又多往 文帝 崇安陵 隧中,与羣小共作诸鄙褻掷涂赌跳、放鹰走狗杂狡獪。”…
愦愦 [ kuì kuì ]
(一)、烦乱;纷乱。(二)、烦闷貌;忧愁貌。(三)、昏庸;糊涂。
青壁 [ qīng bì ]
(一)、青色的山壁。(二)、指青山。(三)、车壁涂以青色。
道尽涂穷 [ dào jìn tú qióng ]
道尽涂穷(道盡塗窮) 谓无路可走,陷于绝境。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私意自试,必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
椒涂 [ jiāo tú ]
(一)、用椒泥涂饰的道路。取芳香之意。(二)、皇后居住的宫室。因用椒和泥涂壁,故名。(三)、指后妃。(四)、古地名。
狼疾 [ láng jí ]
(一)、昏乱;糊涂。(二)、指致命的疾病。(三)、指残疾。
涂潦 [ tú liáo ]
犹行潦。谓道路泥泞积水。《礼记·曲礼上》:“送丧不由径,送葬不避涂潦。” 三国 魏 曹丕 《黎阳》诗之二:“班之中路…
假涂 [ jiǎ tú ]
(一)、亦作“假涂”。亦作“假途”。借路。《公羊传·僖公四年》:“桓公 假涂於 陈 而伐 楚。”《战国策·赵策三》:…
涂漆 [ tú qī ]
指采用浸涂法进行涂装的涂料。
辊涂 [ gǔn tú ]
以转辊作涂料的载体,涂料在转辊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湿膜,然后借助转辊在转动过程中与被涂物接触,将涂料涂敷在被涂物的表面…
马前围子 [ mǎ qián wéi zǐ ]
马前卒。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上因赐鲁公以三接青罗繖,涂金从物涂金鞍,异锦韀,马前围子二百人。”参见“马前卒”…
当涂 [ dāng tú ]
见“ 当涂 ”。亦作“ 当涂 ”。亦作“ 当途 ”。1.途中。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擒庞涓》:“南有 宋 …
涂复 [ tú fù ]
拼音:tú fù 解释:涂复是编织袋制作过程中的一个术语,它的原理是把树脂在熔融状态下涂…
【词语拼音】sān tú
【词语解释】(一)、山名。在 河南 嵩县 西南,伊水 之北,亦称 崖口,又称 水门。《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四岳 三涂,实不一姓;金城汤池,未若人和。”
(二)、同“三途”。佛教语。《百喻经·夫妇食饼共为要喻》:“坠堕三涂,都不怖畏。”《新唐书·傅奕传》:“西域 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吓愚欺庸。”明 张居正《答宣大巡抚言虏求佛经》:“示之以三涂六道之苦,诱之以人天福果之説。”清 蒋士铨《临川梦·谱梦》:“情将万物羈,情把三涂繫,《小雅》《离骚》结就情天地。”
(三)、同“三途”。《西游记》第十一回:“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蒙诱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