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密下疏 [ shàng mì xià shū ]
谓画竹之法,宜上密而下疏。《竹谱》:「盖竹所生,大抵江东,上密防露,下疏
上疏 [ shàng shū ]
臣子向帝王进呈奏章。
海瑞上疏 [ hǎi ruì shàng shū ]
上疏论典校 [ shàng shū lùn diǎn xiào ]
上疏论马防 [ shàng shū lùn mǎ fáng ]
举疏 [ jǔ shū ]
上疏。
连疏 [ lián shū ]
连名上疏。
特奏 [ tè zòu ]
直接给皇帝上奏疏。
失仪 [ shī yí ]
指仪容礼节上有疏失。
稀疏 [ xī shū ]
(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稀疏的头发。稀疏的枪声。
云表 [ yún biǎo ]
(一)、云外。(二)、借指上天,上苍。(三)、奏疏,表章。
渐稀 [ jiàn xī ]
使逐渐稀疏皮上渐稀的羽纹
承上起下 [ chéng shàng qǐ xià ]
承上起下 承接前者,引出后者。《礼记·曲礼上》“故君子戒慎” 唐 孔颖达 疏:“故,承上起下之辞。”《诗·小雅·常棣…
疏陈 [ shū chén ]
(一)、稀疏地列阵。陈,通“阵”。《左传·襄公十八年》:“晋 人使司马斥山泽之险,虽所不至,必旆而疏陈之。”杜预 注…
疏远 [ shū yuǎn ]
(一)、关系、感情上有距离;不亲密:多年不来往,亲戚间渐渐疏远了。(二)、使疏远;不亲近:不应疏远有缺点的同学。
清清疏疏 [ qīng qīng shū shū ]
形容冷清稀少。《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当下摆上来,果然是清清疏疏的几个盘子。」
疏直 [ shū zhí ]
(一)、亦作“疎直”。亦作“踈直”。正直,坦率;粗疏率直。(二)、亦作“疎直”。亦作“踈直”。上疏直陈。
上高 [ shàng gāo ]
1.高处。《诗经·邶风·新台序》疏:「上高曰台。」
涝疏旱溉 [ lào shū hàn gài ]
谓庄稼受涝应疏通,受旱应灌溉。明刘基《官箴上》:“如农植苗,蚤夜孜孜,涝疏旱溉。”
疏疏拉拉 [ shū shū lā lā ]
犹言稀稀拉拉。孙犁《白洋淀纪事·村歌上篇》:“窗台下疏疏拉拉种着几棵扁豆,没有多少花。”
拜发 [ bài fā ]
誊好奏疏,供在案上,焚香叩拜后发出。
百蔬 [ bǎi shū ]
亦作“ 百疏 ”。各种蔬菜。《国语·鲁语上》:“昔 烈山氏 之有天下也,其子曰 柱 ,能殖百穀百蔬。”《荀子·富国》…
学疏才浅 [ xué shū cái qiǎn ]
学疏才浅(學疏才淺) 同“ 学浅才疏 ”。 清 蒲松龄 《逃学传》:“休説小子在幼间学疏才浅,就是那老宿儒,好手段,…
副绥 [ fù suí ]
车上所执之副绳。《礼记·曲礼上》:「由右上取贰绥跪乘。」疏:「副绥拟仆右之升。」
天网烣恢,疏而不漏 [ tiān wǎng huī huī,shū ér bù lòu ]
谓天道如大网﹐虽稀疏却无有漏失。比喻作恶者逃不出上天的惩罚。语出《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