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淹 [ tōng yān ]
谓学识精通而广博。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七章三:“洵(苏洵)字 明允,年二十七,发愤为学。岁馀,往应试不第。…
淹通 [ yān tōng ]
(一)、弘广通达。(二)、精通;贯通。
淹济 [ yān jì ]
渊深美好。《文馆词林》卷六六二引 晋明帝 《北讨诏》:“尚书 广陵公 眕 ,宏量淹济,识谋经通。” 南朝 梁 江淹 …
通长 [ tōng cháng ]
(一)、淹通深远。(二)、总长。(三)、方言。全部。
淹该 [ yān gāi ]
(一)、渊博。《新唐书·叛臣传上·陈少游》:“及升坐,音吐清辩,据引淹该,问穷而对有餘。”宋 李刘《谢董侍郎居谊举状…
淹贯 [ yān guàn ]
(1).深通广晓。 唐 杨炯 《杜袁州墓志铭》:“淹贯义方,周览典籍。” 明 沉受先 《三元记·讲学》:“六经淹贯,…
淹旷 [ yān kuàng ]
宽广;开阔。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求取不廉,好夺无足者,谓之淹旷达节。”《梁书·柳庆远传》:“器识淹旷,思…
水淹车 [ shuǐ yān chē ]
南方洪灾不只淹了人,还淹了很多车,这些车已经形成了一个市场,通过一定渠道,被买到我国各地,尤其广州最多,汽车二手市场…
飘没 [ piāo méi ]
(一)、飘飞而沉没。(二)、指洪水将物体漂走淹没。飘,通“漂”。
识履 [ shí lǚ ]
识见与操行。 南朝 梁 沉约 《崔慧景加侍中诏》:“志气淹通,识履详正。”
藻密 [ zǎo mì ]
措词精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 平子 淹通,故虑周而藻密。”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韦应物》:…
滞淹 [ zhì yān ]
(一)、谓人沉抑于下而不得升进。亦指滞淹之人。《左传·文公六年》:“宣子 于是乎始为国政……续常职,出滞淹。”杜预 …
江淹才尽 [ jiāng yān cái jìn ]
江淹才尽(江淹才盡) 南朝 梁 江淹 ,少有文名,世称 江郎 。晚年诗文无佳句,时人谓之才尽。后来常用“江淹才尽”比…
冲淹 [ chōng yān ]
被水冲走淹死或淹没。
淹延 [ yān yán ]
(一)、长久。唐 黄滔《祭陈侍御峤》:“莫不 汉 帷驻策,薛 石留牋,从容渥泽,宠异淹延。”元 郝经《老马》诗:“岁…
捐落 [ juān luò ]
遗弃。谓罢免。 南朝 宋 鲍照 《通世子自解启》:“诚愿论毕,久宜捐落。仁眷篤终,復获淹停。”
通吊 [ tōng diào ]
至丧家吊唁。《魏书·成淹传》:“ 齐高帝 崩, 魏 遣 李彪 通弔,於时初不素服, 齐 朝亦不以为疑。”
淹雅 [ yān yǎ ]
(一)、宽宏儒雅。《世说新语·政事》“陆太尉 诣 王丞相 咨事”刘孝标 注引《陆玩别传》:“玩 器量淹雅。”《魏书·…
鞅郁 [ yāng yù ]
犹抑郁。鞅,通“ 怏 ”。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其声也,则鞅鬱有意,摧萃不羣。超遥衡山,崎曲抱津。”
泥滩 [ ní tān ]
在岸边或河中淹没或部分淹没的泥地
还笔 [ hái bǐ ]
《南史·江淹传》:“又尝宿於冶亭,梦一丈夫自称 郭璞,谓 淹 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 乃探怀中得五色…
狡数 [ jiǎo shù ]
狡诈的权术。《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七年》:“房玄龄 以 淹 多狡数,恐其教导 建成,益为 世民 不利。”
淹恤 [ yān xù ]
见“ 淹恤 ”。亦作“ 淹卹 ”。久遭忧患。《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君淹恤在外十二年矣,而无忧色,亦无宽言,犹夫人…
淹粹 [ yān cuì ]
(1).精深。《艺文类聚》卷二六引 南朝 梁 谢朏 《与王俭书》:“若 相如 之爱奇, 任伟长 之淹粹弘远, 乐广 …
瀸洳 [ jiān rù ]
淹渍。
【词语拼音】tōng yān
【词语解释】谓学识精通而广博。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七章三:“洵(苏洵)字 明允,年二十七,发愤为学。岁馀,往应试不第。归尽焚旧所作文,闭户读书。遂成通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