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陀 [ qí tuó ]
佛教语。梵文Jeta的音译。意译胜。相传为 舍卫国 波斯匿王 太子名。
祇陀寺 [ qí tuó sì ]
须达多 [ xū dá duō ]
梵语sudatta的音译。意译为“善与”、“善给”、“善授”等。古 印度 拘萨罗国 舍卫城 富商,波斯匿王 的大臣,…
四律五论 [ sì lǜ wǔ lùn ]
佛教重要经典。四律:一、《十诵律》,六十一卷,后秦弗若多罗译;二、《四分律》,六十卷,后秦佛陀耶舍译;三、《僧祇律》…
祇园 [ qí yuán ]
“祇树给孤独园”的简称。梵文的意译。 印度 佛教圣地之一。相传 释迦牟尼 成道后, 憍萨罗国 的 给孤独长者 用大量…
玄祇 [ xuán qí ]
犹神祇。指天神、地祇。
僧祇粟 [ sēng qí sù ]
僧祇户向僧曹输纳的谷物。参见“僧祇户”。
祇树园 [ qí shù yuán ]
即祇园。 唐 杜甫 《赠蜀僧丘师兄》诗:“我住 锦官城 ,兄居祇树园。”参见“ 祇园 ”。
祇树 [ qí shù ]
指祇园。
祇树林 [ qí shù lín ]
指祇园。
岳祇 [ yuè qí ]
亦作“岳祇”。山神。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瀆鬼濛鸿,岳祇嶪峩。” 宋 朱熹 《十六日下山各赋一篇仍迭和韵》:…
祇树有缘 [ zhǐ shù yǒu yuán ]
祇树:梵语,即祇园,祇树给孤独园的略称,为释迦牟尼往舍国说法时居停之处。指与佛法有缘分。
黄祇 [ huáng zhǐ ]
地神。 唐 贺知章 《郊庙歌辞·禅社首乐章》:“黄祇僾如在,泰折俟咸亨。” 唐 王勃 《上拜南郊颂表》:“紫旻降祜,…
伽陀 [ qié tuó ]
(一)、亦作“伽他”。梵语译音。偈。佛经中的赞颂之词。伽陀为十二部经之一,亦译句颂、孤起颂、不重颂。参阅《翻译名义集…
神祗 [ shén zhī ]
该词语是“神祇”的误用,神祇:指天神和地神,泛指神明。
曼陀铃 [ màn tuó líng ]
即曼陀林。参见“曼陀林”。
祇洹 [ qí huán ]
即祇园。
金祗 [ jīn zhī ]
见“金祇”。
祇林 [ qí lín ]
即祇园。
祇苑 [ qí yuàn ]
即祇园。
苍祇 [ cāng qí ]
天地神祇。
僧祇谷 [ sēng qí gǔ ]
即僧祇粟。
弥陀 [ mí tuó ]
阿弥陀佛的简称。也叫弥陀佛。
方祀 [ fāng sì ]
各祭其一方的神祇。
小游神 [ xiǎo yóu shén ]
传说中的吉利神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