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疏 [ bǐ shū ]
指章疏奏议。
笔误 [ bǐ wù ]
(一)、因疏忽而写了错字:这篇文章笔误的地方不少。(二)、因疏忽而写错的字:精神不集中,写东西常有笔误。
大斧劈 [ dà fǔ pī ]
国画皴法的一种。点染山石,侧笔如斧劈形,用笔较疏阔者称大斧劈。
笔纸 [ bǐ zhǐ ]
笔和纸。泛指文具。《晋书·文苑传·左思》:“復欲赋《三都》……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肥白 [ féi bái ]
(一)、又白又胖。(二)、谓作画时笔间空白留得较多,布局疏朗。
载笔 [ zǎi bǐ ]
(一)、携带文具以记录王事。(二)、借指史官。(三)、南北朝时,韵文称文,散文称笔。后以载笔指史传、制疏、表奏一类文…
布白 [ bù bái ]
(一)、书法用语。谓落笔时使着墨处与空白处疏密相间,布置得宜。(二)、指奏乐时使乐声轻重抑扬、疏密缓急相间得宜。
率尔成章 [ shuài ěr chéng zhāng ]
率尔:不经思索,随意地。不加思索,下笔成文。形容写文章粗疏草率,不认真。
鼠须 [ shǔ xū ]
(一)、见“鼠鬚”。(二)、亦作“鼠须”。鼠须笔的省称。(三)、借指文才。(四)、喻指稀疏的胡须。
捉衿露肘 [ zhuō jīn lù zhǒu ]
捉衿露肘 同“ 捉衿见肘 ”。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募疏》:“伏以捉衿露肘,谁怜 子夏 之贫。”
笔踪 [ bǐ zōng ]
犹笔迹。谓运笔之痕迹。《晋书·王献之传论》:“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宋 苏轼 …
发头风 [ fā tóu fēng ]
头痛病发作。《通俗常言疏证.医病.发头风》引《梦笔生花.杭州俗语.杂对》:「流口水,发头风。」
票帖 [ piào tiē ]
用于票拟的便笺。 明 张居正 《进世宗御笔疏》:“兹臣等恭查阁中所藏皇祖亲笔圣諭六十三道,御製四十四道,圣旨并票帖七…
证位 [ zhèng wèi ]
谓参悟得道而证入仙界。清 邹弢《三借庐笔谈·疏香小影》:“﹝ 叶仲韶 ﹞年十七,著《返生香集》。殁后,託乩笔与人谈禪…
周当 [ zhōu dāng ]
周到妥当。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左爵相奏开船政局》:“ 左爵相 之疏,剴切详明,筹画周当。”
当家和尚 [ dāng jiā hé shàng ]
寺院住持。《通俗常言疏证.释道.当家和尚》引《梦笔生花.杭州俗语.杂对》:「当家和尚,压塞夫人。」
直疏 [ zhí shū ]
谓直接记录。《梁书·武帝纪下》:“天情睿敏,下笔成章,千赋百诗,直疏便就,皆文质彬彬,超迈今古。”
疏傲 [ shū ào ]
粗疏傲慢。《北史·裴伯茂传》:“ 伯茂 好饮酒,颇涉疏傲。”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阮中丞被围》:“实以疏傲获…
疏惰 [ shū duò ]
疏懒;懒散。《宋书·孔觊传》:“覬 学不综贯,性又疏惰,何可以属知祕记,秉笔文闈?”《北史·序传·李仲举》:“吾性本…
疏毛 [ shū máo ]
中国画技法之一。用疏松的笔墨表现禽兽的羽毛。 宋 梅尧臣 《表臣斋中阅画而饮》诗:“今时 长沙 叟,獼猴檞林横。疏毛…
暴乐 [ bào lè ]
脱落稀疏貌。《尔雅·释诂下》:“毗、刘,暴乐也。” 郭璞 注:“谓树木叶缺落荫疏,暴乐。见《诗》。” 邢昺 疏:“木…
富春山居图 [ fù chūn shān jū tú ]
中国画。元代黄公望作。纸本长卷。水墨。画面为浙江桐庐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岩壑幽深,山木疏秀,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
老笔 [ lǎo bǐ ]
老练娴熟的笔法。唐 李白《题上阳台》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宋 沉括《梦溪笔谈·书画》:“凡…
熙明 [ xī míng ]
兴盛清明。 明 张居正 《谢御笔大书疏》:“共竭駑钝,仰佐熙明。” 清 顾炎武 《玉田道中》诗:“可怜壮游人,不遇熙…
大排场 [ dà pái cháng ]
形容声势浩大或场面盛大。《通俗常言疏证.宫室.小结构》引《梦笔生花.杭州俗语.杂对》:「小结构、大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