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笔 [ kū bǐ ]
(一)、犹秃笔。多用为谦词。(二)、国画和书法的一种笔法。指用蘸墨很少的毛笔作画或写字。
焦墨 [ jiāo mò ]
干枯的墨色。指国画中的枯笔技法。
干笔 [ gān bǐ ]
犹枯笔。指画法中含水墨甚少的笔法。
渴笔 [ kě bǐ ]
(一)、谓笔枯少墨。(二)、指绘画中的渴笔法。
枯毫 [ kū háo ]
(一)、干枯的毛笔。意谓久未执笔。清 周亮工《长年乞书》诗:“溽暑枯毫冰样冷,不妨载入白云乡。”(二)、比喻才思贫乏…
焦笔 [ jiāo bǐ ]
国画和书法的一种笔法。指用蘸墨很少的毛笔作画或写字。 明 李日华 《六砚斋笔记》卷一:“﹝ 沉石田 墨荷﹞下连折藕一…
乾笔 [ gān bǐ ]
犹枯笔。指画法中含水墨甚少的笔法。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十八章:“或干笔皴擦,或淡墨晕染,或焦墨破醒,模糊苍郁…
文思枯竭 [ wén sī kū jié ]
文思呢,主要就是指语文写作能力,在现代就是口才很好,文笔不错。有灵感,有想法。枯竭当然就是没有了的意思,比如泉水突然…
焦灭 [ jiāo miè ]
焦枯。 宋 洪迈 《容斋四笔·礜石之毒》:“此必古冢,其人在世,服生礜石,热蒸出外,故草木焦灭。”
枯干 [ kū gān ]
干枯枯干的树枝枯槁枯干的面庞
笔踪 [ bǐ zōng ]
犹笔迹。谓运笔之痕迹。《晋书·王献之传论》:“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宋 苏轼 …
枯瘁 [ kū cuì ]
(一)、枯槁容颜枯瘁。(二)、枯槁枯瘁的花朵。
形容枯槁 [ xíng róng kū gǎo ]
枯槁:枯萎,枯干。身体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黄。
消涸 [ xiāo hé ]
干枯;枯竭。
枯焦 [ kū jiāo ]
焦枯;干枯:久旱不雨,禾苗枯焦。
枯体灰心 [ kū tǐ huī xīn ]
枯体灰心(枯體灰心) 见“ 枯形灰心 ”。
乾枯 [ gān kū ]
1.失去水分而枯槁。 唐 杜甫 《大麦行》:“大麦乾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一:“贫…
焦涸 [ jiāo hé ]
干枯;枯竭。
稿干 [ gǎo gàn ]
干枯,枯涩。稿,通“槁”。
草木荣枯 [ cǎo mù róng kū ]
荣枯:繁茂和枯萎。草木的茂盛和干枯。
双管齐下 [ shuāng guǎn qí xià ]
唐张璪(zǎo)善画松,能两手拿着笔同时作画,一画生枝,一画枯干。语见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后以“双管齐下”比…
枯黄 [ kū huáng ]
干枯焦黄:枯黄的禾苗。过了中秋,树叶逐渐枯黄。
枯窘 [ kū jiǒng ]
枯竭贫乏:文思枯窘。
摧朽拉枯 [ cuī xiǔ lā kū ]
摧朽拉枯 见“ 摧枯拉朽 ”。
焦枯 [ jiāo kū ]
干燥枯萎禾苗焦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