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戒 [ hào jiè ]
古人守夜击鼓传告以相儆戒。
戒朝 [ jiè zhāo ]
犹戒晨。 晋 潘岳 《哀永逝文》:“闻鸣鸡兮戒朝,咸惊号兮抚膺。”
止持戒 [ zhǐ chí jiè ]
佛教戒律中属于防非止恶,行之则犯的戒,如五戒或比丘戒之类。《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四》:「禁防身口不造诸恶目之曰…
寒角 [ hán jiǎo ]
号角。因于寒夜吹奏,或声音凄厉使人戒惧,故称。
鼓角相闻 [ gǔ jiǎo xiāng wén ]
鼓:战鼓;角:号角。战鼓声、号角声不断传出。形容军队驻地警戒,备战不懈,纪律森严。
一号戒备信号 [ yī hào jiè bèi xìn hào ]
君子三戒 [ jūn zǐ sān jiè ]
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佛戒 [ fó jiè ]
佛教的戒律。有五戒、十戒、五百戒等。
戒鉴 [ jiè jiàn ]
(一)、见“戒鑑”。(二)、亦作“戒鉴”。警戒;引以为戒。
中妇诸子 [ zhōng fù zhū zǐ ]
古代掌教宫女之官。《管子·戒》:“中妇诸子谓宫人:盍不出从乎?君将有行。”尹知章注:“中妇诸子,内官之号。”
俗戒 [ sú jiè ]
(一)、指有漏的戒。(二)、指五戒和八戒等在家戒。
十重 [ shí zhòng ]
佛家语。一条重要的戒律。与四十八轻戒相对。即: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
戒法 [ jiè fǎ ]
佛教语。谓如来所制戒律之法。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后亦泛指戒律。
提铃喝号 [ tí líng hē hào ]
指夜间警戒之事。元汤式《集贤宾·友人爱姬为权豪所夺》套曲:“更做道孙武子教来武艺高,止不过提铃喝号。”
三戒 [ sān jiè ]
(一)、三种宜加警惕的行为。戒色、戒斗、戒得。(二)、三种宜加警惕的行为。戒妄出入、戒妄言语、戒妄忧虑。(三)、三种…
三事戒 [ sān shì jiè ]
身净戒,言净戒,意净戒,
申警 [ shēn jǐng ]
警戒;儆戒。
止足之戒 [ zhǐ zú zhī jiè ]
止:停止;戒:戒心。知道满足,适可而止的戒心。
具足戒 [ jù zú jiè ]
佛教和尚和尼姑的戒律。戒条数目说法不一。我国隋唐以后,和尚戒250条,尼姑戒348条。因与沙弥、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
戒敕 [ jiè chì ]
(一)、亦作“戒勅”。告戒。(二)、即戒书。
三聚 [ sān jù ]
佛教语。即三聚净戒,指三种清净的戒规: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见《四分律》。
戒备森严 [ jiè bèi sēn yán ]
戒:警戒;备:防备。警戒防备极严密。
中品戒 [ zhōng pǐn jiè ]
中品戒为大乘戒三种受戒之一。
戒断 [ jiè duàn ]
戒除使断绝:戒断毒瘾。戒断烟瘾。
恃直不戒 [ shì zhí bù jiè ]
恃:倚仗;戒:戒备。自恃正直,不加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