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虎 [ wèi hǔ ]
晋卫玠。
虎卫 [ hǔ wèi ]
守卫王宫或国门的勇士。 明 宋讷 《壬子秋过故宫》诗:“虎卫龙墀人不见,戎兵骑马出萧墻。” 明 何景明 《关门》诗:…
引虎自卫 [ yǐn hǔ zì wèi ]
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放虎自卫 [ fàng hǔ zì wèi ]
放虎自卫(放虎自衞) 比喻寻求保护不当,反而自招祸害。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 刘主 至 巴郡 …
没卫 [ méi wèi ]
没羽。卫,箭尾上的羽毛。 汉 王充 《论衡·儒增》:“或言没卫,或言饮羽,羽则卫,言不同耳。” 汉 王充 《论衡·儒…
独坐穷山,引虎自卫 [ dú zuò qióng shān,yǐn hǔ zì wèi ]
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招来祸患。
独坐穷山,放虎自卫 [ dú zuò qióng shān fàng hǔ zì wèi ]
穷:没有出路。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深山里,放出老虎来护卫自己。比喻独自为忧愁所包围。
爪士 [ zhǎo shì ]
卫士;禁卫军将士。《诗·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士。”马瑞辰 通释:“爪士犹言虎士。《周官》虎賁氏属有虎士八百…
西周兵制 [ xī zhōu bīng zhì ]
(一)、守卫王宫、护卫君主的专职人员。(二)、军中骁楚者,勇士。(三)、虎贲中郎将1。
词根 [ cí gēn ]
词里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一个合成词可以只含一个词根,如椅子中的“椅”和老虎中的“虎”;也可以不止一个词根,如保卫就包…
神卫 [ shén wèi ]
宋 代军伍名。宋 高承《事物纪原·军伍名额·神卫》:“《宋朝会要》曰:‘乾德 三年四月,詔改西川、感化、耀武等军为虎…
虎戟 [ hǔ jǐ ]
(一)、古代虎贲之士所执的戟。(二)、泛指警卫之士。
陛长 [ bì cháng ]
汉 时武官名。属虎贲,墨绶铜印,朝会时立殿中宿卫。
捍护 [ hàn hù ]
防卫;护卫。 宋 叶适 《潼州府修城记》:“不独保一郡也,乃捍护 成都 一路。”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九:“ 筠…
龙腾虎蹴 [ lóng téng hǔ cù ]
龙腾虎蹴(龍騰虎蹴) 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太祖 ﹞与一弟三侍卫弃军先进,渡河衝阵…
虎幄 [ hǔ wò ]
(一)、以虎纹为饰的幄幕。《左传·哀公十七年》:“春。卫侯 为虎幄於籍圃。”杜预 注:“於籍田之圃新造幄幕皆以虎兽为…
引狼自卫 [ yǐn láng zì wèi ]
引狼自卫(引狼自衞) 犹言引虎自卫。 王树枏 《武汉战纪》:“命下之日,太后抱天子痛哭,言者交章论諫,且有引狼自衞之…
籍圃 [ jí pǔ ]
指籍田中种植果木瓜菜的园地。《左传·哀公十七年》:“ 卫侯 为虎幄於籍圃。” 杜预 注:“於籍田之圃新造幄幕,皆以虎…
虎翼 [ hǔ yì ]
(1).谓为虎添翼。喻助长强暴之势而使之益强。 汉 贾谊 《新书·淮难》:“此所谓假贼兵为虎翼者也,愿陛下留意之。”…
引狼自衞 [ yǐn láng zì wèi ]
犹言引虎自卫。王树枏《武汉战纪》:“命下之日,太后抱天子痛哭,言者交章论諫,且有引狼自衞之喻。”
门衞 [ mén wèi ]
守门的警卫。《汉书·王莽传上》:“虎賁为门衞,当出入者傅籍。”《南史·萧摩诃传》:“陈 军尽溃,死者五千人。诸门衞皆…
掇桂 [ duō guì ]
犹折桂。谓登科。 清 陈维崧 《永遇乐·丁巳夏日寿吴静安太史》词:“词臣赐澣,郎君掇桂,幼者还如 卫虎 。”
虎卣 [ hǔ yǒu ]
口缘直径(十)、4×(九)、0公分,重(五)、09公斤这件虎卣高3(五)、7公分,口缘直径(十)、4×(九)、0公分…
百尹 [ bǎi yǐn ]
百官之长。《书·顾命》:“乃同召太保 奭 、 芮伯 、 彤伯 、 毕公 、 卫侯 、 毛公 、师氏、虎臣、百尹、御事…
番宿家门 [ fān sù jiā mén ]
轮番宿卫的家族。犹言武世家。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一折:“託赖着俺祖公是番宿家门,哎,你莫因循,便只待人急偎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