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兽符 [ jīn shòu fú ]
古代封王侯时所赐的符。《晋书·文帝纪》:“金兽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第十。”《通典·职官十三》:“ 梁 封爵亦如…
符移 [ fú yí ]
符教移檄等官府征调敕命文书的统称;行文书于不相统属的官署。
木鱼符 [ mù yú fú ]
木质鱼形符节。《隋书·高祖纪下》:“﹝ 开皇 十年﹞冬十月甲子,颁木鱼符於京师官五品已上。”
七符六诏 [ qī fú liù zhào ]
谓多次发布命令。符,兵符。诏,诏书。明沉采《千金记·登拜》:“王法无亲,各官遵守,三令五申,七符六詔,虽云兵出有奇,…
信旛 [ xìn fān ]
亦作“信幡”。古代题表官号、用为符信的旗帜。
龙符 [ lóng fú ]
(一)、即龙节。借指地方长官。 唐 韩翃 《送高别驾归汴州》诗:“身随玉帐心应愜,官佐龙符势又全。”参见“ 龙节 ”…
侯友彰 [ hóu yǒu zhāng ]
宋、衡山人,字梦符,皇佑进士,官临武尉,居官十年,布衣蔬食,与寒士无异。
分竹 [ fēn zhú ]
给予作为权力象征的竹使符,谓封官授权。
符檄 [ fú xí ]
官符移檄等文书的统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阳敦同志之言,阴挟蜂蠆之毒,此乃天神所共恶,招祸之符檄也。”《…
鱼佩 [ yú pèi ]
(一)、古代官吏佩带于身的鱼符。(二)、鱼形佩玉。
轨符 [ guǐ fú ]
古代国家发行的一种借券。《管子·国蓄》:“百乘之国,官赋轨符。” 马非百 新诠:“轨符谓合於客观需要之适量借券……其…
右符 [ yòu fú ]
符信的右半。古代调动军队或任免州郡长官等时使用。双方各执其一,左右合符,以为凭信。以竹、木、铜等制作。鱼形符的右半亦…
赐鱼 [ cì yú ]
唐 代帝王给五品以上官员授予鱼符。以为信物。
组珪 [ zǔ guī ]
亦作“组圭”。组带及玉制符信。古代贵官的服饰器物。
英荡 [ yīng dàng ]
亦作“英簜”。古代竹制的符节,持之以作凭证,犹 汉 代的竹使符。后亦泛指外任官员的印信和证件。
符牌 [ fú pái ]
古代朝廷发驿遣使时由执勤官员佩带以为信物的金属牌子。《明史·职官志三》:“尚宝司,卿一人,少卿一人,司丞三人,掌宝璽…
左弋 [ zuǒ yì ]
汉 代少府的属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 秦 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有六丞。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
导官 [ dǎo guān ]
官名。掌御用和祭祀的米食干糒。 汉 置,少府属官, 东汉 时改属大司农。《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属官有尚书…
带衔 [ dài xián ]
兼带官衔。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府县·一府二推官》:“惟 直隶 之 永平府 带衔 蓟 辽 诸镇理刑。”
分虎 [ fēn hǔ ]
将虎状符节的一半给受封者作为信物。谓授与官爵。
符告 [ fú gào ]
唐 制,定期通过考试铨选官员,凡达到标准的,朝廷给符并加盖“尚书吏部告身之印”于其上,谓之“告身”,又称符告。《新唐…
金鱼袋 [ jīn yú dài ]
(一)、鱼袋的一种。金饰,用以盛放金鱼符。(二)、比喻高官显爵。
官契 [ guān qì ]
(1).官府的书契、符信。《周礼·天官·宰夫》:“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 孙诒让 正义:“官契,即小宰八成之书契也…
符策 [ fú cè ]
亦作“符册”。符契简策。《后汉书·董卓传》:“承 奉 军败,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皆弃其妇女、輜重、御物、符策典籍。…
铜鱼符 [ tóng yú fú ]
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 后周 世宗 显德 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
【词语拼音】guān fú
【词语解释】(一)、旧时阴阳家所谓凶神之一。明 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今阴阳家禁忌,可谓极密……一日之中,则有白虎、黑杀、刀砧、天火、重丧、天贼、地贼、血支、血忌、归忌、黑道、土瘟、天狗、大败、蚩尤、官符、死炁、飞廉、受死、火星、河魁、鉤绞、焦坎、游祸、灭门、的呼等凶神。”《花城》1981年第6期:“今年运气太坏,怕运里带有官符,经这一回事,明年快就出运,亦不一定。”
(二)、官府下行的文书。清 程恩泽《索炬叹》诗:“官符夜下鳩丁男,明日行縢舁贵官。”清 唐孙华《发粟行》:“官符火急催租忙,鞭笞流血尽成疮。”章炳麟《革命道德说》:“徒役虽横,犹必假借官符而后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