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人之雄 [ jiān rén zhī xióng ]
奸人:奸恶诈伪的人;雄:指杰出人士。奸恶诈伪之人的魁首。多指权诈欺世的野心家。
元门 [ yuán mén ]
(1).即玄门。指道教。《绿野仙踪》第四回:“元门一途,总以渡脱仙才为功德第一。”(2).指道士。
衮然 [ gǔn rán ]
多貌。 宋 苏舜钦 《闻京尹范希文等谪鄱阳尹因成此诗以寄》:“朝野蔚多士,衮然良可羞。”
潜纳 [ qián nà ]
暗藏。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宗藩·谷王反覆》:“﹝ 谷穗 ﹞伪作妖言,谋制灯入贡,潜纳壮士於御前。”
裸尸 [ luǒ shī ]
谓使尸骨暴露于野外。《三国演义》第二二回:“而 操 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
裹见 [ guǒ jiàn ]
谓有罪之臣在武士簇拥下穿靴执笏朝见君主。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班朝》:“有罪之人朝见,如与免把见,则仍旧穿执,谓之…
触喉 [ chù hóu ]
犹刎颈。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蒙教育之如天,恨补报之无地,但思粉骨,何畏触喉。”
畸士 [ jī shì ]
犹畸人。独行拔俗之人。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序》:“余卧病荒间,来者率野人畸士,放言善謔,醉谈笑语,靡所不有。”…
隐佚 [ yǐn yì ]
隐逸者。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一·布衣拜大学士》:“洪武 十六年,以耆儒徵授 文华殿 大学士,赐敕致仕。盖国初之优…
通赂 [ tōng lù ]
犹通贿。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科场·士子谤讪》:“但言官有纠 靳 京口 家人通赂鬻题,疏上不报。”
武録 [ wǔ lù ]
武举及第人的名册。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褐盖》:“今年閲武録,其人已用锦衣籍,登武进士矣。”
光学士 [ guāng xué shì ]
即翰林学士。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林·翰林升转之速》:“若光学士,则自 嘉靖 末年 张蒲州 特拜,骇为奇事,今遂絶响…
青袍角带 [ qīng páo jiǎo dài ]
青色袍服,角饰腰带。明代未授职进士服式。借指未授职进士。明沉德符《野获编·科场·荐主同咨》:“自戊戌一咨,候命輦下者…
遴考 [ lín kǎo ]
经考核而选拔。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林·选庶吉士之始》:“是科即有庶吉士 杨靖 者,试事於吏科,寻出使还,即陞户部侍…
坚壁清野 [ jiān bì qīng yě ]
也说空室清野。加强工事,使堡垒坚固;将野外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物资清理收藏起来。使敌人深入后增加困难,消耗力量,无所获取…
冀野 [ jì yě ]
唐 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伯乐 一过 冀 北之野,而马羣遂空。”因以“冀野”指人材聚积之地。 清 林则徐…
强饰 [ qiáng shì ]
犹矫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士大夫癖性》:“每见其举动,輒心折嘆服,以其各有至处,非强饰也。”
野次 [ yě cì ]
(1).野外止宿之处。《三国志·魏志·陈群传》:“若必当移避,缮治 金墉城 西宫,及 孟津 别宫,皆可权时分止。可无…
野语 [ yě yǔ ]
(1).俚语;俗语。《庄子·刻意》:“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唐 皮日休 《茶中杂咏·茶鼎》:“此时…
晁补之 [ cháo bǔ zhī ]
(1053-1110)北宋文学家。字无咎,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年间进士。历任著作佐郎、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
恬冲 [ tián chōng ]
淡泊、清虚。三国 魏 阮籍《奏记诣曹爽》:“违由鄙钝,学行固野,进无和俗崇誉之高,退无静默恬冲之操。”明 方孝孺《卢…
露暴 [ lù bào ]
暴露。谓行止于野,栉风沐雨,无所遮蔽。明 何景明《上李西涯书》:“近 河 南盗贼,日益横起,山 东士卒,经年露暴。”
守拙 [ shǒu zhuō ]
封建士大夫自诩清高,不做官,清贫自守,叫守拙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晋· …
混补 [ hùn bǔ ]
宋 代天下士人,不限有无学籍,皆得赴试本经,一场中者入上庠,称为“混补”。参阅 宋 赵昇《朝野类要·举业》。
骈肩累足 [ pián jiān lěi zú ]
骈肩累足(駢肩累足) 同“駢肩累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嘉定宝玺》:“四方士子,駢肩累足而至,学舍至无所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