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质 [ pú zhì ]
(一)、以蒲草为贽。质,通“贄”。见面礼。(二)、蒲柳之质。因蒲柳早凋,常用喻质贱、体弱。
蒲芦 [ pú lú ]
(一)、蒲草和芦苇。(二)、蒲且。(三)、蚌蛤之属。
蒲梢 [ pú shāo ]
亦作“蒲捎”。亦作“蒲稍”。古代骏马名。
薡蕫 [ dǐng dǒng ]
长苞香蒲。叶片可编织蓆子、蒲包等。
蒲望 [ pú wàng ]
犹蒲伏。 汉 崔駰 《博徒论》:“蒲望陇亩,汗出调泥。”
烟蒲 [ yān pú ]
(一)、烟雾笼罩的蒲草。(二)、即石菖蒲。
蒲艺 [ pú yì ]
蒲艺主要是蒲草的编织品,主要是用蒲草可以编成鞋、扇、垫、蓝、席等工艺品。
蒲牢 [ pú láo ]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活在海边的兽。据说它吼叫的声音非常宏亮,故古人常在钟上铸上蒲牢的形象。《文选·班固〈东都赋〉》“於…
幻剧 [ huàn jù ]
魔术。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寒月芙蕖》:“初来輒对人作幻剧,市人争貽之。”
任献夫 [ rèn xiàn fū ]
宋、蒲圻人,字安世。政和进士,官至荆门刑曹。见《万姓统谱》。
蒲邑三善 [ pú yì sān shàn ]
蒲邑:蒲县,在山西隰县。孔子的弟子子路治理蒲邑,孔子称赞他有三善:恭敬、忠信、明察。
担值 [ dān zhí ]
值班。蒲剧《薛刚反唐》第七场:“家院,府门外边何人担值?”
蒲越 [ pú yuè ]
以蒲草编的席子。《礼记·郊特牲》:“筦簟之安,而蒲越槀鞂之尚,明之也。” 郑玄 注:“蒲越、槀鞂,藉神席也。”
鹁鸪英 [ bó gū yīng ]
蒲公英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蒲公英》。
衒技 [ xuàn jì ]
卖弄技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蛇人》:“衒技四方,获利无算。”
蒲辇 [ pú niǎn ]
金 代军队中的一种职称。《金史·陈规传》:“今之军法,每二十五人为一谋克,四谋克为一千户,谋克之下有蒲輦一人、旗鼓司…
有头无脑 [ yǒu tóu wú nǎo ]
有头无脑(有頭無腦) 形容蠢人。 刘绍棠 《蒲柳人家》十:“他有头无脑,是条傻狗。”
跌蹶 [ diē juě ]
跌跌撞撞。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无何,马 归,街衢人望见之,譟奔跌蹶,如逢怪物。”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蒲杨 [ pú yáng ]
蒲柳。
蒲伏 [ pú fú ]
犹匍匐。伏地而行。《左传·昭公十三年》:“怀锦奉壶饮冰,以蒲伏焉。”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弃官就辟》:“咫尺龙门,…
蒲包 [ pú bāo ]
(一)、用香蒲叶编成的装东西的用具。(二)、旧时指用蒲包儿装着水果或点心的礼品:点心蒲包。
莞蒻 [ guān ruò ]
莞和蒻是两种编席的蒲草。借指用蒲草编的草席。
骾峭 [ gěng qiào ]
刚直严正。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贾 为人骾峭,不避权贵。”
昌九 [ chāng jiǔ ]
菖蒲。
水杨 [ shuǐ yáng ]
蒲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