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缘恶业 [ è yuán è yè ]
缘:因缘。业:佛教徒称一切行为、言语、思想为“业”。指冤业,罪孽。
殃孽 [ yāng niè ]
奸邪。《荀子·成相》:“君子道之顺以达,宗其贤良,辨其殃孽。”
宝管 [ bǎo guǎn ]
毛笔的雅称。《孽海花》第四回:“磨香黑,润宝管,行行写定。”
冤业 [ yuān yè ]
佛教用语。可写作冤孽,或单言冤、单言业,等于说罪过。
挫骨扬灰 [ cuò gǔ yáng huī ]
死后将骨头挫成灰撒掉。形容罪孽深重或恨之极深。
孽障 [ niè zhàng ]
用作骂晚辈的话。意为前世作孽而生下来的坏东西
萌孽 [ méng niè ]
祸端;邪恶。 宋 曾巩 《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居郡,求姦事最急。苟有萌孽,一切擿发,穷治之。” 明 梁辰鱼…
残渣馀孽 [ cán zhā yú niè ]
比喻在消灭或淘汰过程中残存下来的坏人。孽,邪恶的东西。
种孽 [ zhǒng niè ]
对非我种族的蔑称。 宋 苏舜钦 《吾闻》诗:“腥膻屏除尽,定不存种孽。”
罪业 [ zuì yè ]
佛教语。指身、口、意三业所造之罪;亦泛指应受恶报的罪孽。
草孽 [ cǎo niè ]
草野。 宋 张咏 《悼蜀诗》序:“上畏王师之剽掠,下畏草孽之强暴。”
恶幛 [ è zhàng ]
亦作“恶障”。犹魔障。原为佛教语,指人世间的贪欲、杀害等罪孽。
逛庙 [ guàng miào ]
赶庙会。到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闲游。《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连那个 麻花儿 听见逛庙也乐的跳跳钻钻。”《孽海花…
上下不和 [ shàng xià bú hé ]
谓上下不和合也。《汉书·董仲舒传》:「上下不和,则阴阳盭凿,而妖孽生矣。」
造孽 [ zào niè ]
佛教用语。也说作孽。指做坏事(将来要受到报应)。现泛指做恶事。
灌口二郎 [ guàn kǒu èr láng ]
也称二郎神。相传秦时李冰及其次子曾在灌口开离堆,锁孽龙,有德于蜀人,蜀人因此建庙祭祀,奉之为神灵。后演变为小说,戏剧…
嬖孽 [ bì niè ]
(1).受君主宠爱的小人。指庶妾、宦官等。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省闥清浄,嬖孽不生,兹谓政平。”(2).谓…
干点 [ gàn diǎn ]
干的点心。《孽海花》第四回:“我内人也替你做了几样乾点小菜,也带了来。”
酣艳 [ hān yàn ]
犹浓艳。《孽海花》第三回:“尚有 日本 的樱花,倒在酣艷风流,独佔一部。”
不是冤家不聚头 [ bù shì yuān jiā bù jù tóu ]
冤家:仇人;聚头:聚会。不世前世结下的冤孽,今世就不会聚在一起。
衅孽 [ xìn niè ]
(1).祸害。 明 归有光 《隆庆元年浙江程策四道》之一:“﹝人主﹞宴安之欲不生,而虑周于天下,衅孽之萌,无所作矣。…
可愧 [ kě kuì ]
令人惭愧。《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孽精未除,徒负虚名,可愧,可愧!”
遗孽 [ yí niè ]
(一)、亦作“遗孼”。指残馀的坏分子或恶势力。(二)、后代;后裔。(三)、留下的罪孽。
天作孽 [ tiān zuò niè ]
上天所造成的灾害。如:「这次大洪水造成的损失惨重,真是天作孽啊!」
宠孽 [ chǒng niè ]
得宠的奸佞之臣。 宋 王回 《爱人赋》:“纳宠孽於骄奢兮, 卫庄侯 卒覆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