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权 [ yòng quán ]
采用权变的办法。 汉 桓宽 《盐铁论·复古》:“故志大者遗小,用权者离俗。”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二出:“论男女席…
乱人 [ luàn rén ]
(1).违背正道或制造混乱的人。《庄子·盗跖》:“ 汤武 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违道…
梅花岭 [ méi huā lǐng ]
(一)、地名。在今 江苏省 扬州市 广储门 外。明 万历 中,州守 吴秀 浚河积土成丘,丘上植梅,故名。明 末,清 …
狂宕 [ kuáng dàng ]
犹狂放。黄中黄《沉荩之略历及庚子事变》:“藎 以共和四千五百八十三年生。资地絶高,幼狂宕不羈,读书通其大意,不屑为文…
勤俭节约 [ qín jiǎn jié yuē ]
勤俭节约的意思是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出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
演述 [ yǎn shù ]
(一)、表演叙述。明 徐渭《渔阳三弄》:“俺待要请将他来,一併放出 曹瞒,把旧日駡座的情状两下裡演述一番。”清 纳兰…
林佩芬 [ lín pèi fēn ]
1957年生,台湾省基隆人。她的文学从汉语古典小说出发,深受影响,因而发展出历史想像小说的写作特色。80年代初,她以…
海洋历史 [ hǎi yáng lì shǐ ]
海洋历史目录1 一、「福尔摩沙」的来由2 二、航海发展历史3 三、习俗传说4 关键字5 参考资料 一、「福尔摩沙」的…
敦牂 [ dūn zāng ]
古称太岁在午之年为“敦牂”,意为是年万物盛壮。《尔雅·释天》:“﹝太岁﹞在午曰敦牂。” 郝懿行 义疏:“《占经》引 …
大歌剧 [ dà gē jù ]
一种歌剧体裁。十九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法国的一种严肃歌剧。为法语Grand opéra的意译。通常是四或五幕的大型歌剧,…
传奇 [ chuán qí ]
可以指长篇连续的英雄故事,情节曲折,然而又不特别离奇,讲述人或团体的历史或传说(或两者都有的)中国唐、宋时代文言短篇…
国际爱牙日 [ guó jì ài yá rì ]
为了在公众中进行牙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口腔健康观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帮助公众建立口腔保健的习惯,从而提高全…
近是 [ jìn shì ]
对某种情况、某种事物作接近肯定的判断。汉 王充《论衡·自纪》:“歷日弥久,以为昔古之事,所言近是。”明 蒋一葵《长安…
探揣 [ tàn chuāi ]
(一)、抓摸。《南齐书·文学传·卞彬》:“兼摄性懈惰,嬾事皮肤……故苇席蓬缨之间,蚤虱猥流。淫痒渭濩,无时恕肉,探揣…
泉州市 [ quán zhōu shì ]
在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下游北岸。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侨乡。1951年设市。唐宋时为海外交通贸易的重要港口,元初意…
奴隶阶级 [ nú lì jiē jí ]
人类社会历史上第一个被剥削阶级。奴隶没有生产资料,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没有独立的人格,作为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和会说话的…
音乐学 [ yīn lè xué ]
音乐学是以音乐为中心之科学研究。音乐学成为人文学科的一环开始于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其所涵盖之范围,依现今一般之说法…
佛腊日 [ fó là rì ]
佛教以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佛腊日。腊是岁末之意。宋 赞宁《僧史略·赐夏腊》:“所言腊者,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身…
三大改造 [ sān dà gǎi zào ]
指一九五六年基本完成的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
密合 [ mì hé ]
十分符合,切合。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论语》:“凡《论语》‘仁’字,以爱解之、以德解之而稍觉未密合者,以肫恳之意…
舰船知识 [ jiàn chuán zhī shí ]
舰船知识 - 基本信息 刊物名称:《舰船知识》 英文名称: NAVAL&MERCHANT SHIPS 刊物类…
敬授人时 [ jìng shòu rén shí ]
敬授人时(敬授人時) 亦作“ 敬授民时 ”。《书·尧典》:“乃命 羲 和 ,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蔡…
教育质量 [ jiāo yù zhì liàng ]
教育质量在国内一般指平时教育工作效果的优劣程度,以及经历一定教育阶段所培养的学生(毕业生)按预期目标的发展水准。…
示威者 [ shì wēi zhě ]
主要意义美国《时代》杂志周三(14日)宣布,全球的“示威者”获选为本年度风云人物,指出从阿拉伯国家到美国,世界各地爆…
倭铿 [ wō kēng ]
(RudolfChristophEucken,1846-1926)德国哲学家,学于格丁根及柏林两大学,历任巴塞尔(B…
【词语拼音】lì shǐ yì shí
【词语解释】 历史意识指的是把现在生活中的现象与过去的某些现象连接在一起的心智状态,不同于史家们的史观,因史观是史学家们有系统地选择及了解史事的工具。简单来说,历史意识是将社会现象中的一切行为及现象都由时间的面向去考量。比如某一项教育系统的产生,由其现存的状态而对其由原本不存在到现今运作的状态作考量;或者对某个事物作简单的回忆。这种将时间向度放入对事物本身探讨的心理状态,即称为历史意识。
由于将过去与现在事物关连的方式不同,因而也产生出不同形式的历史意识。胡昌智在﹝历史知识与历史变迁﹞一书中引用研究史学及史学理论的当代德国史家余琛(J?rn Rüsen)的观点,将历史意识区分为传统式(traditional)、例证式(exemplary)、演化式(genetic)、以及批判式(critical)等四类。
1. 传统式的历史意识:视时间为人类生活原始状态的不断延续。在此原始状态下,后人不断模仿前人的行为,时间在这些前后行为组成的脉络中显示。这类时间观或即现在与过去的连接方式表现在对所谓「祖传秘方」的看法上。秘方为过去的某个祖先所创,并且世代相传至今。或者女子结婚后冠上夫姓,但未去掉原姓的作为,若就其出于不忘源头的观点而言,即是这类历史意识的表现。
2. 例证式的历史意识:视时间由围绕在一定行为规则的、周而复始重复出现的许多行为所组成。亦即现在的行为与某些特定的行为规则关联起来,同时将这些规则视为可超过时空限制的。譬如司马光的历史工作即是这类典型。他依据心中所界定的某些为君为臣的规则,认为天下政治之道不外君臣都依这些规则行为。他藉着叙述、褒贬史事提出这些标准。所以,凡是以监戒或榜样为出发点所说的故事,或所喊的口号,均属于此类。
3. 演化式的历史意识:认为时间是由各个改变「现状」的行为所组成。亦即时间是由许多改变的行为所组成的脉络。在此所指的改变,指的是新行为或状态中含有旧状态的痕迹,且后者是前者产生的限制及条件。譬如常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或「其来有自」等均是,而持这类历史意识者常会探讨现状的渊源及历史的动向,尤其在面对过去与现在具有互动关联性的关系时,会相信过去的事件而为现今改变的状况提供圆满的说明。
4. 批判式的历史意识:认为时间表现在旧事物、旧行为与革命性的新行为所组成的关系上。但实际上这类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