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气 [ fǔ qì ]
迂腐之气。明 李贽《史纲评要·东汉纪·桓帝延熹二年》:“虽腐气,却有用。”清 沉起凤《谐铎·嘲吴蒙》:“箇儿郎煞是腐…
详稳 [ xiáng wěn ]
(一)、审慎稳重。南朝 梁 江淹《何詹事为吏部尚书诏》:“侍中太子詹事 戢,业履修平,体识详稳。”一本作“详隐”。(…
微隐 [ wēi yǐn ]
精深而隐秘。《后汉书·李通传论》:“夫天道性命,圣人难言之,况乃亿测微隐,猖狂无妄之福,污灭亲宗,以觖一切之功哉!”…
阅读理解 [ yuè dú lǐ jiě ]
认知心理学家大多认为阅读理解是复杂的认知历程。盖聂(Ellen D. Gagné)认为阅读理解的历程包含四个阶段…
花城 [ huā chéng ]
散文。秦牧作。1961年发表。描写广州一年一度春节花市的繁荣景象。既叙述了花市的特点和历史,又描绘了花卉的品种、形态…
程序性知识 [ chéng xù xìng zhī shí ā ā a e a a chéng xù jì yì ā ā a e eo ]
目录1 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与程序记忆(procedural memory)2 程…
让教 [ ràng jiāo ]
让教思想是程瑶田毕生力行的教材教法,礼与让分别代表程瑶田实践哲学的理论与实务,程瑶田之所以特重让教之实务,可以视为历…
周目 [ zhōu mù ]
“目”是接尾词,表示顺序,有“第几”的意思。出自玩游戏的流程数。从无存档历史资料的初始状态开始玩一款游戏,就叫一周目…
名实 [ míng shí ]
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指辞、概念(或名称)和事实、实在。名实关系问题曾经引起中国古代各派哲学家的注意,墨、名、儒、…
花式简历 [ huā shì jiǎn lì ]
花式简历,是指求职者为了标新立异打动用人单位,制作出不同寻常的简历,如写真简历、视频简历,可谓花样百出,然而企业给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xíng ér shàng xué wéi wù zhǔ yì ]
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即形而上学地看待世界事物的哲学学说。其特点是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认为运动只有数…
徵实 [ zhǐ shí ]
(一)、谓具体实在地表达、表现。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也。”(二)、求实。唐…
中国民间传说 [ zhōng guó mín jiān chuán shuō ]
中国民间传说 - 简介 中国民间传说是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由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 中国民…
教育知识社会学 [ jiāo yù zhī shí shè huì xué ]
教育知识社会学(sociology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目录1 定义2 历史3 中英文…
联环 [ lián huán ]
连环。喻相互关联的事物。 宋 王琪 《秋日白鹭亭》诗:“千峰若联环,翠色不可解。”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联…
特定教育 [ tè dìng jiāo yù ]
特定教育(Specific educational):目录1 定义2 内容说明3 参考书目4 关键字 定义Reyno…
幻设 [ huàn shè ]
虚构。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譌下》:“古人著书,即幻设必有所本。”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且举…
苏州评话 [ sū zhōu píng huà ]
曲艺曲种。流行于上海和江苏、浙江部分地区。清初形成于江苏苏州。用苏州方言说书。表演上讲究说表、噱头和口技等,并注意模…
正气歌 [ zhèng qì gē ]
诗篇名。南宋文天祥作。写于作者被囚禁大都(今北京)狱中时。诗中列举许多历史人物取义成仁、宁死不屈的事例,歌颂这种浩然…
社会沟通理论与旨趣 [ shè huì gōu tōng lǐ lùn yǔ zhǐ qù ]
社会沟通理论概述 (一)沟通能力:重视文法规则以及语用规则。(二)言词行动的结构:语言沟通的基本单位式将语句应用于特…
西贝乐 [ xī bèi lè ]
“西贝乐”——值得拥有、体现价值、追求完美的产品代名词。“贝”是历史上最古老最原始的货币,在几千年前就是“价值”的载…
赏好 [ shǎng hǎo ]
赏识和喜爱。《宋书·谢灵运传论》:“徒以赏好异情,故意製相诡。”《梁书·刘孝绰传》:“父党 沉约 、 任昉 、 范云…
日本历史 [ rì běn lì shǐ ]
日本の歴史(にほんのれきし)、日本史(にほんし)とは、日本または日本列岛における歴史、国史(National His…
中国国家博物馆 [ zhōng guó guó jiā bó wù guǎn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简介 中国国家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2月28日,由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而成,直属…
刘体仁 [ liú tǐ rén ]
清、河南人。延传之子。字公,号蒲庵。顺治进士。家难弃官,从孙奇逢讲学,后历官吏刑二部郎中。有诗名,与宋荦、汪琬、王士…
【词语拼音】lì shǐ yì shí
【词语解释】 历史意识指的是把现在生活中的现象与过去的某些现象连接在一起的心智状态,不同于史家们的史观,因史观是史学家们有系统地选择及了解史事的工具。简单来说,历史意识是将社会现象中的一切行为及现象都由时间的面向去考量。比如某一项教育系统的产生,由其现存的状态而对其由原本不存在到现今运作的状态作考量;或者对某个事物作简单的回忆。这种将时间向度放入对事物本身探讨的心理状态,即称为历史意识。
由于将过去与现在事物关连的方式不同,因而也产生出不同形式的历史意识。胡昌智在﹝历史知识与历史变迁﹞一书中引用研究史学及史学理论的当代德国史家余琛(J?rn Rüsen)的观点,将历史意识区分为传统式(traditional)、例证式(exemplary)、演化式(genetic)、以及批判式(critical)等四类。
1. 传统式的历史意识:视时间为人类生活原始状态的不断延续。在此原始状态下,后人不断模仿前人的行为,时间在这些前后行为组成的脉络中显示。这类时间观或即现在与过去的连接方式表现在对所谓「祖传秘方」的看法上。秘方为过去的某个祖先所创,并且世代相传至今。或者女子结婚后冠上夫姓,但未去掉原姓的作为,若就其出于不忘源头的观点而言,即是这类历史意识的表现。
2. 例证式的历史意识:视时间由围绕在一定行为规则的、周而复始重复出现的许多行为所组成。亦即现在的行为与某些特定的行为规则关联起来,同时将这些规则视为可超过时空限制的。譬如司马光的历史工作即是这类典型。他依据心中所界定的某些为君为臣的规则,认为天下政治之道不外君臣都依这些规则行为。他藉着叙述、褒贬史事提出这些标准。所以,凡是以监戒或榜样为出发点所说的故事,或所喊的口号,均属于此类。
3. 演化式的历史意识:认为时间是由各个改变「现状」的行为所组成。亦即时间是由许多改变的行为所组成的脉络。在此所指的改变,指的是新行为或状态中含有旧状态的痕迹,且后者是前者产生的限制及条件。譬如常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或「其来有自」等均是,而持这类历史意识者常会探讨现状的渊源及历史的动向,尤其在面对过去与现在具有互动关联性的关系时,会相信过去的事件而为现今改变的状况提供圆满的说明。
4. 批判式的历史意识:认为时间表现在旧事物、旧行为与革命性的新行为所组成的关系上。但实际上这类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