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书 [ biǎn shū ]
记载降谪损抑的文字凭据。《西游记.第二八回》:「他说我行凶作恶,不要我做徒弟,把我逐赶回来,写立贬书为照,永不听用了…
贬秩 [ biǎn zhì ]
贬职;削减俸禄。《史记·平準书》:“ 元封 元年, 卜式 贬秩为太子太傅。” 宋 李若水 《上何右丞书》:“小则削职…
降贬 [ jiàng biǎn ]
降官贬职。《宋书·蔡廓传》:“且已失征虏,非乃超越,復夺常侍,顿为降贬。”
贬所 [ biǎn suǒ ]
贬官后被安置的地方。《新唐书·杜元颖传》:“元颖 死於贬所,年六十四。”陈寅恪《李德裕贬死辨证》:“﹝ 大中 ﹞三年…
贬引 [ biǎn yǐn ]
谓引咎自责。《后汉书·安帝纪》:“咎在朕躬,非羣司之责,而过自贬引,重朝廷之不德。” 李贤 注:“贬引谓贬损引过也。…
阳秋可畏 [ yáng qiū kě wèi ]
《春秋》为古代寓褒贬、别善恶的编年体史书,这种有褒有贬秉笔直书的笔法,使有问题的人觉得可怕。
贬放 [ biǎn fàng ]
贬官流放。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一表》:“屡经贬放,亦已塞朝廷之薄责矣。” 宋 范仲淹 《与谢安定屯田书》之二:…
丁柔立 [ dīng róu lì ]
唐人,官左拾遗。李德裕蒙冤上书辨之,贬南阳尉。见《唐书·卷一百八十》。
贬议 [ biǎn yì ]
不好的评价和议论。《后汉书·党锢传序》:“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屣履到门。”《晋书·陈寿传》:“遭父丧,有疾,使…
中宦 [ zhōng huàn ]
宦官。《新唐书·韦伦传》:“中宦疾之,以谗贬 衡州 司户参军。”
黜挫 [ chù cuò ]
贬抑,贬降。
贬挫 [ biǎn cuò ]
贬抑,贬损。
贬絶 [ biǎn jué ]
谓贬抑至极点。贬低。
诃贬 [ hē biǎn ]
呵斥贬责。明 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六:“昔时同游,各以盛年,自喜僕在众中年最少,志趣为最疏阔,每抵掌论议訶贬今世人…
贬罚 [ biǎn fá ]
贬抑指斥。《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 孔子 圣人,为见三纲沦,九法斁,秉那直笔,做一卷书唤做《春秋》,褒奬他善的…
贬撤 [ biǎn chè ]
削减。《宋书·孝武帝纪》:“岁云不稔,咎实朕由。太官供膳,宜从贬撤。”
襃善 [ bāo shàn ]
亦作“褒善”。褒扬善良。《汉书·平帝纪赞》:“孝平 之世,政自 莽 出,襃善显功,以自尊盛。”宋 王禹偁《请撰大行皇…
贬异 [ biǎn yì ]
(一)、犹贬斥。(二)、贬斥异端。
大腹便便 [ dà fù pián pián ]
肚子肥大的样 子(含贬义)。《后汉书 边韶传》:“边孝先,腹便便。” 便(pián)。
傅昌 [ fù chāng ]
后汉人。俊子。封芜湖侯,章帝时,贬为关内侯。见《后汉书·卷五十二》。
科贬 [ kē biǎn ]
贬谪处罚。《旧唐书·食货志上》:“如限满后有违犯者,白身人等宜付所司,决痛杖一顿处死。其文武官及公主等,并委有司闻奏…
贬剥 [ biǎn bāo ]
(一)、贬斥批驳。剥,通“驳”。(二)、贬官削职。
连笔字 [ lián bǐ zì ]
即行书,草书的俗称,凡笔画首尾相连皆是连笔字。可以作贬意,形容写字潦草无法辨识。
贬抑 [ biǎn yì ]
贬低并压抑:人格受到贬抑。
谪官 [ zhé guān ]
(一)、贬官另任新职。(二)、被贬降的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