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源十流 [ yī yuán shí liú ]
「一源十流」的意思是说一种学说流传于世后,日久往往会产生许多支派,见解不同,纷争不已;此辞出自荀悦〔申鉴.卷二〕…
仇溪 [ chóu xī ]
川名。在浙江省余杭县东北,有二源。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浙江·杭州府·余杭县》:「仇溪,县东北二十里,有二源,ㄧ…
库尔河 [ kù ěr hé ]
河川名。为外高加索的主要河流,发源于黑海附近,向东流,注入里海,全长一千三百二十公里。
大甲溪 [ dà jiǎ xī ]
河川名。发源于中央山脉的雪山与南湖大山,为台湾第四大溪流。全长一百二十四公里,水力资源丰富。
源远流长 [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
(一)、源头很远,流程很长:长江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二)、比喻历史悠久。
隋书 [ suí shū ]
书名。唐魏徵等奉敕撰,记隋代的史事。八十五卷,本纪五,志十(后析为三十卷),列传五十,为二十四史之一。此书文笔简练,…
祖源 [ zǔ yuán ]
(一)、水流的源头。(二)、泛指事物的本源。
微生姓 [ wēi shēng xìng ]
微生,中国姓氏,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同源 [ tóng yuán ]
(一)、指水流同一源头。(二)、指事物的来源相同。
通天河 [ tōng tiān hé ]
河川名。位于青海省南部,为长江的上源,河水从丛山中汇合数十条支流而下,长八百一十三公里。
风源 [ fēng yuán ]
(一)、风的来源:查风源,治流沙。(二)、产生某种风气的根源。
曾文溪 [ zēng wén xī ]
河川名。发源于我国台湾省阿里山山脉万寿山的西麓。往西南流经台南市进入嘉南平原,再经东势寮、麻豆区、海寮溪南寮等地,至…
渊流 [ yuān liú ]
(一)、犹源流。(二)、渊水。
字通 [ zì tōng ]
书名。宋李从周撰,一卷,分九十八部,收字六百有一。用说文校隶书之偏旁,以阐明隶书的源流。
璇源 [ xuán yuán ]
(一)、亦作“璿源”。亦作“琁源”。产珠的水流。(二)、指皇族。
同源共流 [ tóng yuán gòng liú ]
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
利根川 [ lì gēn chuān ]
水名。源出日本本州平岳附近之花岗岩,及其东南之笠科山。东南流入太平洋,长三百二十二公里,水量大,流域肥沃,日本第一有…
流别 [ liú bié ]
(一)、江河的支流。(二)、(文章或学术)源流和派别。
来安 [ lái ān ]
1.川名。源出安徽省来安县。入清流河。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滁州·来安县》:「来安水,在县东,源出县北九十…
水源 [ shuǐ yuán ]
(一)、河流发源的地方。(二)、民用水、工业用水或灌溉用水的来源。
东郭姓 [ dōng guō xìng ]
东郭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姜姓,是齐国公族之后。一说:得姓始祖:齐桓公。
河流劫夺 [ hé liú jié duó ]
一条河流溯源侵蚀导致分水岭外移,从而占据相邻河流流域的过程称为河流劫夺。
伊克穆河 [ yī kè mù hé ]
亦称克穆河、大克穆河。《元史》谓之谦河,在蒙古唐努乌梁海,有南北二源,皆出噎耳奇克达尔嘎克山脉。南源曰腾吉斯河,在乌…
斛律姓 [ hú lǜ xìng ]
斛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
断头 [ duàn tóu ]
(一)、河流水源被袭夺流入另一水系。(二)、在制造过程中棉条、粗纱或纱线断开。
【词语拼音】yī yuán shí liú
【词语解释】 「一源十流」的意思是说一种学说流传于世后,日久往往会产生许多支派,见解不同,纷争不已;此辞出自荀悦〔申鉴.卷二〕。
荀悦重视教化,主张广设太学,设置博士,祭祀孔子,崇尚儒学;并以孔子的着述及〔尚书〕的流传来说明「一源十流」的涵义。他说:「仲尼作经本一而已,古今文不同,而皆自谓真本。」至于〔尚书〕有古文版与今文版之别,有些是文章在流传过程中因故或自然的磨灭毁损,有些则是没有凭据,经人臆测推断而成,而后学者又据以发挥,以致「一源十流,天水违行而讼者纷如也」。
各种学说探本溯源,往往走出自同一宗师,就如同河流之源头一样,只有一本,但因流经地区增加,受地形影响而流向不同,遂分成不同的河道;而分支的学派又自成一家之后,或者数典忘祖,全由己意解释,或者各执己见,引出争论,终至成为水火不容的情况,如〔易经.讼卦〕所称:「天与水违行」,天上行,水下注,天西转,水东流,天与水的行径,两相违背,故纷扰不已。〔尚书〕古文与今文二派,自汉以后争议不休,互不相容,后经考证,不少篇目出自伪作。自古文人相轻,不易容纳歧见,一源十流实即喻纷争之缺少真正意义,故学者应以之为监。
--作者:傅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