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家庭 [ tóng jū jiā tíng ]
在现代社会下,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社会都开始出现以同居(to cohabit without legally marr…
家居 [ jiā jū ]
(一)、没有就业,在家里闲住。(二)、指家庭居室:装点家居。家居陈设。
家处 [ jiā chǔ ]
(一)、家居。(二)、家庭住处。
乡里 [ xiāng lǐ ]
(一)、家庭久居的地方(指小城镇或农村):荣归乡里。(二)、同乡的人:看望乡里。
举家欢庆 [ jǔ jiā huān qìng ]
举家是指整个家庭,全家。举家欢庆就是整个家庭同庆。
小家庭 [ xiǎo jiā tíng ]
人口较少的家庭,通常指青年男女结婚后跟父母分居的家庭。
家庭账户 [ jiā tíng zhàng hù ]
家庭账户主要特点是家庭成员共同拥有、共同使用,可以滚存和继承,按资金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筹式家庭账户,另一种是共筹…
家肥屋润 [ jiā féi wū rùn ]
家肥,指家庭和睦有礼。屋润:指装饰房屋,使居室华丽生辉。家肥屋润:家庭和睦有礼且富有。
家生 [ jiā shēng ]
(一)、〈方〉家具;居室用品;器物。(二)、家庭的生活。(三)、家生子。
家乡 [ jiā xiāng ]
自己的家庭祖祖辈辈的居住地;故乡
同室 [ tóng shì ]
(一)、同居一舍;同居一室。(二)、谓一家,一户人家。亦指一家人。(三)、谓夫妇同居。(四)、称有室之人再娶的妻。
小巢 [ xiǎo cháo ]
词义为小鸟巢,喻简陋的居处,比喻小家庭。
地址 [ dì zhǐ ]
(人、团体)居住或所在的地点:家庭地址。单位地址。
抽选 [ chōu xuǎn ]
从中抽出,挑选:抽选5000户居民家庭作为调查对象。
住家 [ zhù jiā ]
(一)、家庭居住(在某处):他在郊区住家。(二)、住户:楼里不少住家都要求改善环境卫生。
宫院 [ gōng yuàn ]
(一)、帝王后妃居住的房屋、庭院。(二)、仙家的宫阙庭院。(三)、古代世俗对王子住处的称呼。
家庭结构 [ jiā tíng jié gòu ]
研究家庭可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家庭结构,二是家庭过程,三是家庭文化。这三方面都与教育具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家庭结构是…
出家 [ chū jiā ]
佛教指脱离家庭到寺院去做僧侣。道教全真派的道士离家到道观留居,也叫出家。
一爨 [ yī cuàn ]
谓一家同居共炊。
家廷 [ jiā tíng ]
同“家庭”。《后汉书·郑均传》:“﹝ 郑均 ﹞常称病家廷,不应州郡辟召。”
临时夫妻 [ lín shí fū qī ]
随着打工潮的兴起,打工虽然给农家带来了收入,改变了家庭经济贫穷面貌,但大多数打工家庭夫妇长期分居,家里孩子老人要照料…
住址 [ zhù zhǐ ]
居住的地址(指城镇、乡村、街道的名称和门牌号码):家庭住址。
家庭副业 [ jiā tíng fù yè ]
城乡居民利用业余时间和家庭中的辅助劳动力经营的个人生产事业。《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俺养兔子也是搞家庭副业。…
漏摇 [ lòu yáo ]
漏摇 -概述 海淀区房管局为164户经适房和限价房摇号遗漏家庭,举行了配售摇号仪式,并在政府网站上公示了遗漏家庭摇号…
家庭疗法 [ jiā tíng liáo fǎ ]
家庭疗法(Feamily Therapy)又称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以对象而施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协调家庭各成员间的人际关…
【词语拼音】tóng jū jiā tíng
【词语解释】在现代社会下,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社会都开始出现以同居(to cohabit without legally marrying;to shack up with)为形式的家庭组成,而在这类家庭中的男女,在无正式婚约、缺乏法律保障的情况下,承诺来自于双方间的情感,亲密且有性行为关系的同居,双方随时可以更动彼此间关系,但也因此比起正式婚约承受更多的社会压力,而需要调适。同居家庭可视为一个非永久性的暂时家庭组合,在当前社会中仍只占一小部分的比例。(注1)目录1 形成同居家庭的社会因素1.1 (1)性规范的松动1.2 (2)离婚率高涨与缺乏对婚姻生活的信心1.3 (3)受教育年树增长向后顺延的婚龄1.4 (4)经济水准的提高1.5 (5)避孕方法及人工流产技术的普遍1.6 (6)多元观念的开放2 参考书目 形成同居家庭的社会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对于同居家庭的形成有其一定程度的影响。 (1)性规范的松动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再将婚前性行为视为严重违反社会规范之行为,渐视之为常态。 (2)离婚率高涨与缺乏对婚姻生活的信心随着离婚率的升高,促使适婚男女对于走入正式婚姻制度渐失信心,而倾向结婚前先行同居,以更深入的了解、评估彼此间是否合适。 (3)受教育年树增长向后顺延的婚龄社会普遍受教育年限提高,国民初婚年龄亦随之延后,因此适婚男女有情感依附对象时倾向以同居的方式满足其生、心理需求。 (4)经济水准的提高家庭生活品质提高或者社会提供打工机会增多等都使年轻人拥有较多金钱可供运用于同居生活之所需。 (5)避孕方法及人工流产技术的普遍对同居者而言怀孕生子是欲避免的情况,而随着避孕方式的普及,降低了同居者在此方面的压力、恐惧。 (6)多元观念的开放现代社会多元开放,传统社会规范力减弱,情感关系自由且多样,同居亦逐渐被社会大众所接受。(注2)
参考书目注1: 彭怀贞(1996)。婚姻与家庭。 巨流。注2: 周丽端、吴明烨、唐先梅、李淑娟(1999)。婚姻与家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