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满 [ pái mǎn ]
旧指推翻 清 朝统治。邹鲁《四川光复》:“清 吏虽防制愈严,而应和排 满 者乃愈众。”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
油嘴花舌 [ yóu zuǐ huā shé ]
yóu zuǐ huá shé 〖解释〗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一回:“俺看他油嘴…
新水令 [ xīn shuǐ lìng ]
曲牌名。南北曲都属双调,北曲较常用,一般用作双调套曲的第一曲。
哭调 [ kū diào ]
歌仔戏中文戏的重要唱腔曲调。多用于悲伤场面,主要是以各地的地方小调为基础而加以变化,故种类繁多。如宜兰哭、艋舺哭、台…
通城花鼓戏 [ tōng chéng huā gǔ xì ]
通城花鼓戏 -简介 通城花鼓戏,又名打锣腔。源于早期天沔花鼓戏。传说由天沔艺人王耍儿所传,清同治《崇阳县志》中已有“…
南北曲 [ nán běi qǔ ]
南曲与北曲的合称。南曲又称“南词”,北曲又称“北词”,故也合称为“南北词”。南曲以 唐 宋 大曲、 宋 词为基础,曲…
拉魂腔 [ lā hún qiāng ]
一种地方戏剧的唱腔。二百年前由流行于江苏北部海州一带的太平歌、猎户腔发展而成。因女腔多在句末尾音用假声作七度向高音翻…
大弦子戏 [ dà xián zǐ xì ]
亦称“大弦戏”。戏曲剧种。流行于 山东 西南部和 河南 滑县 一带。渊源于 元 明 以来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部分剧目…
催进 [ cuī jìn ]
促进。 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翻译》:“注重翻译,以作借镜,其实也就是催进和鼓励着创作。” 鲁迅 《且介亭杂文·拿…
高而富球 [ gāo ér fù qiú ]
即高尔夫球。鲁迅《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富翁胖到要发哮喘病了,才去…
无踪无影 [ wú zōng wú yǐng ]
无踪无影(無踪無影) 同“ 无影无踪 ”。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两地书>序言》:“﹝我﹞是翻箱倒箧地寻了一通,果然…
木兰花 [ mù lán huā ]
(一)、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二)、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南曲属南吕宫,用作引子。北曲属高平调…
豫剧 [ yù jù ]
也叫河南梆子。戏曲剧种。梆子腔的一种。流行于河南全省及邻近各省的部分地区。由山西梆子、陕西梆子传入河南地区,同当地民…
胶东大鼓 [ jiāo dōng dà gǔ ]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山东胶东半岛沿海诸县。唱腔为板腔体结构,分北、东、南三路。表演形式灵活,一般是演员击书鼓、钢板演唱…
京东大鼓 [ jīng dōng dà gǔ ]
中国曲艺的一种。源于北京以东香河、宝坻等地农民所唱的地头调,唱腔质朴,演员自击鼓、板站唱,另有三弦、扬琴伴奏。
蓦山溪 [ mò shān xī ]
(一)、词牌名。又名《上阳春》。双调八十二字,仄韵。(二)、曲牌名。南北曲均属大石调。字数均与词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
白鸽票 [ bái gē piào ]
彩票的俗称。《宦海》第一回:“除了这些赌舘之外,还有什么闈姓票、白鸽票。” 鲁迅 《南腔北调集·家庭为中国之基本》:…
玉佛 [ yù fó ]
玉制的佛像。《南史·夷貊传下·于阗》:“于闐 者,西域之旧国也…… 大同 七年,又献外国刻玉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
梆子 [ bāng zi ]
(一)、用木头或竹筒做成的一种响器。常用于打更等。(二)、击乐器。硬木制。是梆子腔的主要乐器之一。(三)、戏曲声腔。…
诰谕 [ gào yù ]
告示。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用诰谕,用刀枪,用书报,用煅炼,用逮捕,用拷问,直到去年请愿之徒,…
连环图画 [ lián huán tú huà ]
连环画。鲁迅《南腔北调集·<一个人的受难>序》:“‘连环图画’这名目,现在已经有些用熟了,无须更改;但其实是应该称为…
绵软 [ mián ruǎn ]
[释义](1) (形)(毛发、衣被、纸张等)柔软。 (2) (形)形容身体无力。 [构成]并列式:绵+软 [例句]地…
火神 [ huǒ shén ]
神话中司火之神。《国语·周语上》“ 回禄 信於耹隧” 三国 吴 韦昭 注:“ 回禄 ,火神。”《山海经·海外南经》“…
女冠子 [ nǚ guàn zi ]
(一)、女道士。(二)、词牌名。本唐教坊名,后用为词牌。内容多咏女道士。有小令、双调、长调等。参阅《词谱》卷四。(三…
堕马髻 [ duò mǎ jì ]
亦称“坠马髻”。古代妇女发髻名。《后汉书·五行志一》:“堕马髻者,作一边……始自大将军 梁冀 家所为,京都歙然,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