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炭母草 [ huǒ tàn mǔ cǎo ]
目录1 火炭母草 Chinese Knotweed1.1 基本资料1.2 命名原因与分布环境1.3 适应性强的火炭母…
火炭母 [ huǒ tàn mǔ ]
火炭母,中药名。为蓼科植物火炭母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其味辛、苦,性凉;有毒。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平肝明目,活血舒筋之…
火炭母草根 [ huǒ tàn mǔ cǎo gēn ]
温酒 [ wēn jiǔ ]
将酒加温变热。《北史.卷三五.王慧龙传》:「今温酒及炙肉,用石炭、木灰火、竹火、草火、麻荄火,气味各不同。」
火炭 [ huǒ tàn ]
◎ 火炭 huǒtàn[burning charcoal] 燃烧着的木炭或煤块英文翻译1.live c…
兽焰 [ shòu yàn ]
亦作“ 兽炎 ”。1.指兽形香炉中燃香而生的火焰。 唐 李商隐 《烧香曲》:“入蚕茧绵分小炷,兽燄微红隔云母。” 冯…
赤炎 [ chì yán ]
红色火焰。《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万道红炉扇广炭,千重赤炎迸流星。”
爆炭 [ bào tàn ]
(一)、唐代妓女假母的俗称。(二)、燃烧正旺、毕剥作声的炭火。比喻性情急躁,遇事极易发作的人。
食火鷄 [ shí huǒ jī ]
动物名。走禽类。体较鸵鸟小,头顶有肉冠,羽黑色,不能飞,善行走。口腔内色赤如火,俗传能吞食火炭,故名。参阅 明 李时…
食火鸡 [ shí huǒ jī ]
动物名。走禽类。体较鸵鸟小,头顶有肉冠,羽黑色,不能飞,善行走。口腔内色赤如火,俗传能吞食火炭,故名。参阅 明 李时…
火鸦 [ huǒ yā ]
(一)、吐绶鸡(火鸡)的别名。清 李元《蠕范·物制》:“火鸦,火鸡也,山斲木也。大如鸦,青黑色,头有红毛,似鹤顶堆砂…
活火 [ huó huǒ ]
◎ 活火 huóhuǒ[fire;with flames] 明火,有火苗的火英文翻译1.【化】 dir…
草团瓢 [ cǎo tuán piáo ]
亦作“草团标”。圆形茅屋。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一把火将你那草团瓢烧成为腐炭,盛酒瓮摔做碎瓷甌。”元 马致…
燧林 [ suì lín ]
古代传说中的地名。 晋 王嘉 《拾遗记·燕昭王》:“﹝ 西王母 ﹞与 昭王 游於 燧林 之下,説 炎帝 钻火之术。”…
白素 [ bái sù ]
(1).白色。《淮南子·本经训》:“燎木以为炭,燔草而为灰,野莽白素,不得其时,上掩天光,下殄地财,此遁于火也。”(…
融风 [ róng fēng ]
(一)、指东北风。《左传·昭公十八年》:“丙子,风。梓慎 曰:‘是谓融风,火之始也。’”杜预 注:“东北曰融风。融风…
席荐 [ xí jiàn ]
(一)、席子和草荐。亦泛指铺垫物。《仪礼·士昏礼》:“妇席荐饌於房。”贾公彦 疏:“但醴妇时,唯席与荐,无俎。”《宋…
普罗美修士 [ pǔ luó měi xiū shì ]
亦作“普洛美修斯”。亦作“普罗米修士”。希腊 神话中造福人类的神,相传他从主神 宙斯 那里偷了火种给人类,受到 宙斯…
乌银 [ wū yín ]
(一)、用硫磺熏炙和特殊方法熔铸的黑色的银。唐 孟郊《答友人赠炭》诗:“青山白屋有仁人,赠炭价重双乌银。”宋 周密《…
白虎汤 [ bái hǔ tāng ]
用石膏煎服的汤剂。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君所患者,阳明经疟也。 吕 医误为太阳经,以升麻、羌活二味升提之,…
电火 [ diàn huǒ ]
(一)、电闪。北周 庾信《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商飈猎草,电火驱霜。”元 许衡《和吴行甫雨雹韵》:“半空光冷掣电火…
圆叶鸭跖草 [ yuán yè yā zhí cǎo ]
圆叶鸭跖草目录1 基本资料2 介绍2.1 茎2.2 叶2.3 花2.4 果实3 参考书目4 关键字 基本资料学名:C…
香茅草 [ xiāng máo cǎo ]
拼音:xiāng máo cǎo 香茅草 学名:Cymbopogon citratus. 英名:Lem…
万烟之谷 [ wàn yān zhī gǔ ]
火山喷发的奇景是罕见的,通常是鲜红炽热的烟云,火山灰直插高空,或者熔岩从火山口浸出,顺着山坡向低处流泄。可是,有的火…
暗紫贝母 [ àn zǐ bèi mǔ ]
【拼音名】àn Zǐ Bèi Mǔ【英文名】Unibract Fritillary Bu…
【词语拼音】huǒ tàn mǔ cǎo
【词语解释】目录1 火炭母草 Chinese Knotweed1.1 基本资料1.2 命名原因与分布环境1.3 适应性强的火炭母草1.4 食、药性1.5 关键字1.6 参考书目 火炭母草 Chinese Knotweed 基本资料科别:蓼科学名:Polygonum chinense别名:清饭藤、早辣蓼、乌炭子、冷饭藤类型:多年生草本茎的特徵:茎厚实且长,分枝明显,有棱有角,茎红棕色托叶:托叶鞘斜截形,膜质,抱茎而生叶的特徵:叶宽卵形,5至9公分长,全缘,两侧有狭翼,叶面有三角形暗红斑块花朵着生位置:顶生,10至20朵花聚集成头状,再排列成圆锥或繖房花絮类型:雌雄同株;颜色为白色或粉红色大小:大小如饭粒,3至4厘米长花茎及花被:花梗上有腺毛;花被则呈5裂状,半开半闭雄蕊:8枚,花药淡紫色柱头:3裂,子房为三角形果实型态:核果,三角形略成圆球状,黑色,外覆肉质花被,大小约3至4厘米长<注1>生活周期:萌芽期2至3月、花期4至11月、结果期5至12月、落叶期11至12月植株高度:不定<注2> 命名原因与分布环境因其果实似乌炭故名之。另其花似冷饭粒故又名冷饭藤或清饭藤等。火炭母草属阳性植物,园区内的林道或步道旁、荒废地或森林边缘常见群落聚生。帝雉等鸟类喜食其花、果及嫩芽。<注3> 适应性强的火炭母草它的群落比扛板归还多且大,从平地到中海拔都能生存,只要没有人为或动物去伤害它,密实的茎叶常霸占着空间让其他植物无法生长。 食、药性火炭母草的嫩叶虽稍有酸味,但处理后仍是美味的野菜;果实成熟后可直接生食,多汁且味甜。叶片若和鸡蛋炒时能止痢与去皮肤风热;茎叶捣烂能疗指部肿毒,有拔脓之效。<注4> 关键字中文关键字:火炭母草英文关键字:Chinese Knotweed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