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汉剧 [ guǎng dōng hàn jù ]
流行于广东的梅县地区、潮汕部分地区和福建西南部的剧种。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伴奏则兼取粤东地区民间音乐,加以变化发…
马师曾 [ mǎ shī zēng ]
粤剧演员。广东顺德人。十七岁学艺,演丑生。长期在广州、港澳以及东南亚一带演出。1955年加入广东省粤剧团。也擅小生、…
广州戏 [ guǎng zhōu xì ]
以广州为中心,流行于广东大部分和广西部分地区的剧种。以西皮和二黄为其基本曲调,与国剧和汉剧非常接近,但声腔变化仍大,…
粤剧 [ yuè jù ]
广东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用广州话演唱,主要流行于说粤语的地区。也叫广东戏。
粤曲 [ yuè qǔ ]
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港澳及海外粤籍华侨聚居的地方。
桂剧 [ guì jù ]
广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广西汉族说北方话的地区
阳江白榄 [ yáng jiāng bái lǎn ]
白榄剧流传在广东省阳江市的传统曲艺曲种。
仙乐都 [ xiān lè dōu ]
香港商业电台叱咤9032003年开始播放的广播剧,以广东话播出,共有20集。
还官记 [ hái guān jì ]
以清朝揭阳县令鲁亮才为民得官、舍官、还官的事迹为原型的潮剧剧目,曾获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剧本一等奖、剧目一等奖。
两越 [ liǎng yuè ]
(一)、汉初两个南方小国南越和东越的合称。地在今广东、广西、福建。(二)、指广东与广西。(三)、泛指浙江。
剧阳 [ jù yáng ]
县名。汉置。故城在山西省应县东北。《汉书·地理志下》:「鴈门郡。县十四,剧阳。」
闽语 [ mǐn yǔ ]
汉语方言之一,分布在福建、台湾、海南和广东东部一带。
唐槐秋 [ táng huái qiū ]
(1898-1954)戏剧活动家、演员、导演。湖南湘乡人。早年赴法国学习航空机械。1925年回国,参加南国社及广东戏…
剧魁 [ jù kuí ]
县名。汉之侯国。在山东省昌乐县西北。《汉书·地理志上》:「北海郡。县二十六,剧魁。」注:「侯国。」
客家话 [ kè jiā huà ]
汉语方言之一,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台湾等省区。
欧阳予倩 [ ōu yáng yǔ qiàn ]
(1889-1962)演员,戏剧家。湖南浏阳人。早年留学日本,参加春柳社。回国后倡导新剧运动。1926年任民新影片公…
喉管 [ hóu guǎn ]
拼音:hóu guǎn 解释:喉管又称“竹管”,它是在中国民间乐器管子的基础上…
剧县 [ jù xiàn ]
政务繁重的县分。汉 时有剧县、平县之称。《汉书·游侠传·陈遵》:“乃举 遵 能治 三辅 剧县,补 郁夷 令。”《后汉…
高文秀 [ gāo wén xiù ]
元代杂剧作家。东平(今属山东)人。府学生员,早卒。有“小汉卿”之称。剧作今知有三十四种,其中以梁山“黑旋风”为主角的…
柯岩 [ kē yán ]
作家。广东南海人。女。曾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编剧,《诗刊》副主编。著有儿童诗集《“小兵”的故事》、《…
汉分 [ hàn fēn ]
汉 隶的别名。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分变》:“ 西汉 无挑法,而在篆隶之间者,名曰 西汉 分。 蔡中郎 説也。 东…
京剧 [ jīng jù ]
戏曲的主要剧种。流行地区很广。清代中叶由徽汉等剧种进入北京后演变而成。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
太丘道广 [ tài qiū dào guǎng ]
太丘:东汉陈寔,曾为太丘长,世称陈太丘。指交游甚广。
漭漾 [ mǎng yǎng ]
广大貌。《后汉书·明帝纪》:“汴 流东侵,日月益甚,水门故处,皆在 河 中,漭瀁广溢,莫测圻岸。
分茅岭 [ fēn máo lǐng ]
即 十万大山。在 广东省 东兴各族自治县 西。山顶产茅草,草头南北异向,故名。相传是 汉 马援 立铜柱处,或谓 唐 …
【词语拼音】guǎng dōng hàn jù
【词语解释】流行于广东的梅县地区、潮汕部分地区和福建西南部的剧种。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伴奏则兼取粤东地区民间音乐,加以变化发展。也称为「兴梅汉戏」、「外江戏」。